近日,笔者走进大湾镇双诚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牛舍里投喂饲料,一头头肉牛拉长了脖子津津有味地进食。 “甘蔗尾叶经过粉碎和加工后,可以制作成营养丰富的饲料。养殖场目前存栏肉牛1100头,年出栏肉牛约2500头,年产值约5000万元。喂养肉牛的饲料以甘蔗尾叶为主。”该公司管理员甘勇峰介绍,养殖场采用“发酵床+微生物+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模式,配备有标准化牛舍、饲料加工棚、消毒池、有机发酵床等相关设施,通过向附近农户收购甘蔗尾叶、玉米秸秆、稻草等作为肉牛养殖的原材料。“我们收购较多的是甘蔗尾叶和稻草,目前收购甘蔗尾叶的价格每吨180元,收购稻草每吨600元。由于收购价格相对较高,附近农户运送秸秆上门的积极性也很高,平时收购的秸秆完全能满足养殖场的养殖所需。” “以前收获农作物后,甘蔗尾叶、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被烧掉。自从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后,农户既可以将秸秆卖给有自主加工能力的养殖场,也可以卖给秸秆加工厂。”兴宾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回收农作物秸秆做成饲料,不仅有助于养殖企业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促进秸秆离田增值率提升,减少因焚烧秸秆给环境造成的影响。 兴宾区主产甘蔗、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区坚持“以秸秆还田为主导、多种形式利用为重要补充”的原则,积极开展秸秆“收储+加工”体系建设与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国家级绿色畜牧示范县,兴宾区还结合畜牧养殖企业众多的优势,通过推广“回收秸秆-加工饲料-牛羊养殖(或饲料外销)”技术模式,形成以广西青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秸秆青储加工主体和广西德升牧业有限公司等9家肉牛养殖企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秸秆收储加工养畜产业模式,走出一条资源绿色循环利用之路。 2023年,兴宾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71.70万吨,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约59.32万吨,其中饲料化利用17万吨,年生产青贮饲料11.6万吨、颗粒饲料4.5万吨,产值达45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谭贵丹 何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