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的悠悠岁月,把狭长的县城老街变得古色古香:时光雕琢了它的容颜,繁华落尽,岁月不居,沉淀下来的是流年记忆。老街不仅是一条平常的街道,也是一部记录着丰富壮族文化元素的“老书”,是壮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散发着温柔的光辉,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世事的变迁。翻开老街悠长的历史,规模宏大的莫土司衙署是扉页,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壮族古典建筑之一。 曾协助朝廷平息农民起义、战功卓著的土司莫镇威,决定大力改善县衙办公条件,找一处安全的风水宝地修建衙署。传说,一匹白马引导莫镇威从当时衙门所在地板县,来到山清水秀的翠屏山北面,便确定了选址,但要修建什么样的建筑,莫镇威心中无底。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白首老翁让他参观一座漂亮的宫殿,得到启发的他便按照梦中的宫殿设计修建衙署。衙署建成后,群众陆续在附近修建骑楼式房屋居住,各家烟火相互交融,人气逐渐旺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热闹街道,过去荒野之地成了当时县城的政治中心。 忻城莫土司衙署,深幽的殿堂、精制的屋脊、镂空花窗和浮雕图案,是中原宫廷建筑文化与壮族建筑文化的结合体,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堪称壮族建筑艺术的典范,令人叹为观止。作为壮族古代官邸典型建筑,莫土司衙署被仿建在北京中华民族园中,供游人参观。古老的历史文化如壮乡的“土茅台”,在京城散发浓香。 壮锦是老街妇女用勤劳双手和聪明才智织就的美丽梦想,是老街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印记。乾隆十九年出版的《庆远府志》记载:“土锦各处皆有,永定、忻城精致。”忻城举人莫震写词:“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邻鸡乍唱停梭后,又听砧声杂臼声。”均表明了清代忻城老街织壮锦的盛况。 精美的壮锦不仅受到壮族人民的喜爱,还成为古代宫廷的贡品,与成都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齐名,成为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传说清光绪年间,忻城老街妇女莫玉姑接到京城皇室订织一幅《双龙戏珠》壮锦的任务,随即与几位姐妹合作,精心策划设计,采用优质丝棉制作,日夜赶工,终于大功告成。壮锦送到京城后,深受皇上和太后喜欢,特追加奖赏,并恩赐绸缎软匾一块,一时间传为佳话。 1937年4月上旬,城厢罗氏织的龙凤壮锦被面在梧州举办的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广西初展会上获评为“甲”等,后选送参加上海手工艺展览会,被美国客商购买,顿时老街妇女名声大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街有个织壮锦的壮锦社,职工们用蚕茧抽丝,再用梭子织布,一个人三天仅能织一尺,但织出的壮锦图案精美,产品种类繁多,闻名遐迩,壮锦生产达到新高潮。1989年,老街织锦人蒙如君受邀赴日本作织锦表演,受到一致好评。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壮锦生产因工艺流程复杂、设备滞后,从而淡出人们的视野。曾以能织精美壮锦而自豪的老街妇女们倍感失落,只好把过去精心编织的往事藏在记忆深处。 中秋赏花灯曾是老街的一大习俗。过去每年中秋节,老街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漂亮的花灯挂在大门口,花灯种类繁多,如鱼、龙、牡丹花、兔子、仙鹤、仙桃等,还有漂亮的仕女图案。月亮升起时,花灯把老街装扮得流光溢彩,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场面十分壮观。 近年来,老街中秋制作花灯的习俗重新兴起。老街人继承制作花灯的传统手艺,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如火箭、奥运会、莲花、绣球、雄鹰展翅等,图案更加丰富、精致美观,工艺进一步提高,曾一度沉寂的老街花灯又焕发出迷人光彩。 文艺表演是老街居民宝贵的精神食粮。老街文艺队历来小有名气,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群众自发组织文艺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舞台上生动鲜活的形象留在许多老街坊的记忆里,如桂剧《花木兰》《孟姜女哭长城》《罗成降唐》、彩调剧《王三打鸟》《打草鞋》等。听说晚上有演出,居民们早早吃晚饭,然后拿着凳子到晒场上等候;孩子们更是激动得欢呼雀跃,看到精彩处掌声如潮。文艺队员刻苦练习,演艺精湛,表演生动活泼,居民们尽情享受着丰富的文艺大餐。 庆幸的是,老街文艺队没有在电影、电视、电脑的冲击下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们不仅表演传统节目,还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节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老街来了一位丹青高手,在文化馆工作。刚到老街时,鲜有人知晓,直到有一次,他把画好的鱼画放在地上,一只猫看见后突然扑了过去,误以为是真鱼。由此,画家的名气瞬时传遍大街小巷。他画的鱼生动形象,神态逼真,闻名遐迩。后来,老街人才知道,他就是知名画家罗鼎华。许多热爱美术的青少年纷纷慕名前来求教,或观赏罗鼎华的作画。孩子们的到来影响了罗鼎华工作,为阻止他们进家,罗鼎华便在大门口叉开手脚阻拦,但依然无法阻挡孩子们。为了向罗鼎华学习绘画,孩子们经常帮忙扫地、擦门窗、浇花等,使罗鼎华深受感动,于是开始向孩子们传授画技。有时,他还把自己的画送给孩子们临摹,把美术的种子播撒在老街。1984年11月,罗鼎华当选政协忻城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12月离开忻城。罗鼎华作画的动人故事一直在老街流传,播撒的美术种子也发芽、开花、结果。 时代的车轮飞奔前进。随着老街的街道不断向西、向北延伸,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当一片片混凝土丛林快速拔节生长,越来越多的人在此栖居,形成新的时尚繁华景象时,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老街魅力依然不减。老街坊守望着老街的悠悠岁月,许多游客前来考察其历史文化,品味其古韵,足以展现它迷人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