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的凛冽再次席卷大地,生灵万物开始沉睡,劳作了大半年的人们也蜷缩在家的温馨中,回味往日的收获抑或失落,掰算着来年的日子。
我就在这样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下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微风中夹着泥土的气息,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伴着些许牛羊粪便的味道缓缓浸入我孱弱的神经,掺着寒冬的冰冷,摇曳出游子的丝丝乡情。这乡情,曾是那么的遥远而清晰。如今,就这么突兀的呈现在我的面前,真真切切。 漫步在村里蜿蜒的小路,老树枯桠、红砖白墙,三三两两的行人……我置身其中,仿若一帧泛黄的老照片,任时光诉说着乡村的往事。 落日余晖,晚霞明灭。就在我纷乱的思绪找不到归宿时,不经意间飘来一缕久别的味道。这味道,淡淡的,由远及近,包裹我柔弱的躯体,沉入我干涸的心田。如春的温润,又似夏的热烈,让我蓦然失措。抬眼寻去,原来是不远处村舍冒出来的袅袅炊烟。 小的时候,每每这时,也是我们兄妹几个最期待的时刻。因为伴随着炊烟的升起,一定会有一桌丰盛的晚餐在等着我们。那缕炊烟中,有父母最深沉的爱,有全家人最真切的团圆;有对生活的回味,有对明天的期许。伴着饭菜的香味,兄妹几个一天天长大,读书、工作、成家,父母也在一天天的唠叨和挂念声中渐渐老去、满面霜华。所幸的是,每年兄妹几个总会约好几次固定的时间回到老家,陪两个老人一起住上几天。每年的这几天也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候,他们总是亲自下厨,支起角落的铁锅,燃起一堆柴火,做上一大桌丰盛的饭菜。他们总说,孩子们在外面吃不到家里的味道,回到家必须再尝尝柴火烧出来的烟火味。正是有了这袅袅的炊烟,尽管兄妹几个为了梦想各奔东西,但家的感觉却从来不曾散落天涯。 然而,工作的压力、生活的所迫,使我不得不远走他乡,再谋发展。自此,一别多年。每年的欢聚,于我而言就像是两千公里外一道绚丽的彩虹,引人入胜却遥不可及。 异地独处,尘世浮沉。其中的辛苦,不足与外人道。每当陷入工作的困境和生活的低谷,我都会不自觉地站在山岗,遥望北方。那是家的方向,也是心的归宿。故乡的容貌在时间的冲刷下变得模糊、没了棱角,唯有那一缕袅袅升腾的炊烟愈发清晰。工作之余,我只能醉心于文字,用笔下的一字一画描摹故乡的清冷,来寻求内心的安然和期许。 人的一生太长,长到思乡的情愫斩也斩不断;人的一生又太短,短到家乡的炊烟萦绕脑海,转眼就是半生。 我不知道,这次过后,故乡的炊烟何时再能在眼前升腾。惟愿,今后的道路不但有诗、有梦,还有远方。 阔别多年,不变的还是家乡的这缕炊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