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旱季经常缺水,只能靠天吃饭;现在自来水已实现入户全覆盖,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喝了。”提及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忻城县新圩乡隆礼村委副主任罗中璇欣慰地说,人饮安全管网互通工程建成后,全村10个自然屯和新圩村加信屯25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得以解决。 水利事业为人民,百姓吃水甜心中。近年来,忻城县紧盯农村供水工作,因地施策,积极探索农村饮水规模化、水源地表化、管理智能化新模式,不断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全县集中供水保障率达到93.5%,自来水供水率达91.43%。 强化保障 山区用上自来水 忻城县地处大石山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突出,自然条件恶劣,部分山区村屯供水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存在季节性水源不稳定、水量水质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保障农村安全饮水成为当地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该县根据农村饮用水现状和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在巩固原有乡镇水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优先发展跨村、跨镇等规模化供水,加大单村供水工程整合力度,扩大城镇水厂覆盖范围,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十四五”以来,统筹投入1.3827亿元衔接乡村振兴资金,实施北更乡龙门村俭值屯供水保障工程、北更乡古利村管网连通工程等156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受益总人口33.6万人;争取上级资金746万元,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99处,受益人口18.77万人;投入县本级资金100万元,购买各型号抽水泵60台、水管200条,为旱季突发缺水问题提供应急物资保障。目前,全县共有集中供水工程453个,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6个,覆盖率达40%以上。 同时,安排县级应急资金150万元用于应急送水,严防出现群众断水问题。今年2月,受天气干旱、地下水枯竭等影响,马泗乡联团村小果苏屯、大果苏屯出现用水难,县消防救援大队及时为群众送水,县水利部门也果断采取措施,快速将联团水厂与马泗村长流屯水源连通,保障群众用水需求。 强化供给 群众喝上放心水 为破解季节性降水造成的河流断流、山泉干枯、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忻城县以实施水质提升行动为契机,以饮用水地表化为切入点,以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为重点内容,辅以水源改造、打井工程、维修养护建设等措施,按照先行先试、滚动推进办法,开展饮用水地表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 今年,忻城县成功将鸡叫地下水源置换为地表水。据介绍,该工程在1957年建设的引水工程拦水坝基础上,对原坝体和坝基进行帷幕灌浆,使水位抬高37米,地下水从遂洞流出,成为地表水。如今水源充足,水质清澈。 “实施水源整治工程,实现了地下水源抬高目标,改‘地下水’为‘地表水’,受益群众达6万人,覆盖2000亩农田灌溉。”忻城县水利局局长韦凤益介绍,该工程解决了县城自来水厂、黄金村水厂常年供水不正常问题,不仅让县城广大用户喝上优质放心水,还加快了县城周边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新建打井24个,实施管网互联互通工程25个,联通管网共计30千米,覆盖12个乡镇35个行政村140个自然屯,受益群众达4.1万人,基本解决了农村供水水源单一问题,大石山区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管理 农村用上智能水 都说农村供水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确保每一处农村供水工程不断流,一方面得有人管,压实各级责任并落实到人,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一套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忻城县先后落实供水管理员453人,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坚持24小时供水、值班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时,通过安装智能水表,提供智慧便民服务。以思练镇龙东村为试点,实施管网改造工程,为全村19个屯1494户全部安装智能水表。该工程建设运营后,大幅度降低了水厂运营成本,村委作为运营管理单位,实现村集体经济每月创收3000元以上。 据悉,智能水表具有自动抄表、数据无线传输、后台智能管理等功能,与传统水表相比,不仅拥有实时传输、精准计量、直观易读等优势,还可以向用户推送用水量、水费账单、异常用水情况等信息,解决传统机械式水表引发的各类“跑、冒、滴、漏”问题。 在龙东村的辐射带动下,大塘水厂、城关板现水厂等也进行了管网改造,群众自筹资金安装智能水表。如今,全县3.1万农户已装上智能水表,453处集中供水厂逐步建成安全供水设施完备、运营体制机制完善的现代化农村集中供水单位,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实现智能调节供水,覆盖人口比例达70%以上。 (蓝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