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8.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53%、使用农机补贴资金达1.9亿多元、7个水稻、甘蔗、油茶等农机化项目完成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秩序稳定……农业机械化呈现蓬勃发展的气象。
这是今年我市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写照。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农机各条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作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条主线,发挥“小农机,大作为”“小部门、大担当”的职能作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机械普及应用 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3月13日,全区“百万农机闹春耕”现场会在武宣县召开,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自治区副主席许显辉亲临现场指导,这是我市历年来承办全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农机化工作会议,现场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与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干部和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经销商等农机服务组织调入农机具参与农业生产,组织工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帮助农户检修维护农机具。举办机械化作业现场会,大力推广甘蔗、水稻、桑蚕、茶叶、畜牧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等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水稻插秧机正在进行插秧作业。(资料图) 春耕生产和“双抢”期间,全市召开各类大中小型水稻、甘蔗等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现场会28场次,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机具14.32万台,农作物机耕面积523万亩,机播(插)面积191万亩,机收面积123万亩。组织检查各类农机具5.05万台(套),培训机手、维修工人数1.27万人,组织干部、技术员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生产7161人次。甘蔗联合种植机和收获机、乘座式水稻插秧机、水稻育秧播种设备、植保无人机、畜牧养殖青储饲料收储加工机具,以及北斗智能终端等先进新型农机已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各领域。 农机项目建设 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今年初,市委书记何朝建在兴宾区小平阳镇调研时强调,要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1月28日,何朝建书记在糖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调研时,强调实施机械化是实现糖料蔗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大力推广糖料蔗分步式机收技术,不断提高蔗叶综合利用水平。 我市农机部门全面落实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之以恒高效运用“项目工作20法”“产业工作18法”,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在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等水稻种植重点县(区)扶持建设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实现本区域内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实体运营产业中心、惠农益农农事服务中心,有效推动水稻经营模式向产业化发展,突破本区域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烘干瓶颈,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的水稻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2023年,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实现水稻机械育插秧面积9.97万亩。 来宾市北回归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兴宾区廖平农场建设的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公司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甘蔗,拥有糖料蔗生产全程农机具22台(套),配套机具库棚1200平方米,整个蔗区的甘蔗耕种管收100%实现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租地涉及农户200家,涉及农民750人,每年农民土地租金收入122.2万元,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同时通过项目的示范,辐射带动周边1.8万亩糖料蔗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甘蔗生产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大力推进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糖料蔗宽窄行联合种植、联合机收和分步式机收技术,不断突破甘蔗机收瓶颈。 2022/2023年榨季,共收获机收蔗27.68万吨,占总榨蔗量527.83万吨的5.24%,比上个榨季提高了0.84个百分点,尤其是探索试验推广甘蔗分步式机收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兴宾区推动香花油茶高效栽培示范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广西益元油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10.6万元,在兴宾区凤凰镇那马村委纳福村建设1250亩的油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有效解决了耕整地、种植、植保、采收、运输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的问题。基地通过“加工厂+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林场和农户开展香花油茶种植,为香花油茶降本增效注入动能。2023年,基地香花油茶机械化程度达80%,鲜果亩产1500斤以上,通过采用机械化生产,年可节省采收人工成本75万元。 在农机化项目建设的强劲推动下,全市农业机械化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8.9万千瓦,甘蔗机耕面积60.02万亩,甘蔗联合种植面积3.68万亩,甘蔗联合机收面积12.8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70.53%、86.69%,双双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甘蔗联合机收率达7%,位居全区第一。 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实施 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农机购置补贴和糖料蔗作业补贴是中央和自治区实施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今年,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获得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203万元,糖料蔗作业补贴资金5440万元。在落实农机补贴政策上,我市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补贴政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办理补贴申请,进村入户帮助农户核查补贴机具,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农户办理补贴“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有效调动农民购买农机具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截至11月30日,全市使用农机补贴资金7393万元,补贴机具3568台套,受益户数达2467户,其中购买水稻插秧机具147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42台、烘干和打米机具78台,甘蔗种植机具6台、甘蔗收获类机具109台、蔗叶打捆和粉碎还田机114台,拉动农民投入资金2.2亿多元,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大动力。使用糖料蔗作业补贴资金1.1339亿元,实现甘蔗联合种植和机收、植保、中耕培土、深耕等机械化作业面积173.40万亩,建设糖料蔗高效机收基地面积2.27万亩,有效助推我市甘蔗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强大力量 “依靠谁、发展谁”是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各级农机部门大力培育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创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引入多种经营模式,引领农民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夯实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 牵引式风送喷雾机在果园作业。(本报记者 刘 维 摄) 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互利共赢合作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价格的“四统”管理机制,在武宣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中开辟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2021年,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种植甘蔗,创建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机收示范基地,2022/2023年榨季,甘蔗产量8200吨,收入426万元,实现利润58.5万元。该合作社先后荣获“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理事长武启惠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象州县运江镇文化村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500亩水田,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为200多户水稻种植户提供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作业服务面积5000多亩。经营方向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水稻生产全产业链发展。合作社近年来为都莲村2000多亩水稻及水晶乡雷安村1800多亩水稻提供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片区内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及各类配套农机具30多台套,育秧播种线1台、秧盘2万块、15吨谷物烘干机1套、冷藏库4个共500立方米,年育秧能力2400多亩、年烘干能力500多吨、仓储能力250吨。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支强大力量,全市拥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8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19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11家,社员2761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甘蔗和水稻收获机械、水稻插秧机、水稻育秧设备、粮食烘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4239台(套),资产总额达2.88亿多元。年作业服务面积93.2万亩,年服务农户7万多户。 农机安全教育 成为农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重要因素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推进农机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通过开展“安全咨询日”、文艺大展演等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和农机手风险防范、安全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营造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农机安全发展水平,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态势稳定向好。加强农机安全驾驶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农机驾驶员安全知识和现场驾驶操作技能全员培训,全市培训各类农机驾驶员3010人次。农机驾驶员有效掌握了新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有关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操作规范、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零部件鉴定与修理等知识,促进了我市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有效维护我市农机安全生产秩序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