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欣荣。7月12日,走进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但见村道整洁、泉水潺潺,瓜地里、稻田间,人们在忙着采摘收割,一片丰收的火热。“加入村联合工会后,培训有场地,学技有人教,身边有劳模,心中有榜样,致富有希望。”和律村联合工会会员、兴农哈密瓜专业合作社员工周元勿介绍,他之前一直在外漂泊务工,返乡后在兴农哈密瓜专业合作社务工并加入联合工会,合作社里有自治区级劳模何开峦在带动,得到专业的种植技术、管理培训,现已成为管理人员。
像周元勿这样受益于工会的,在桐岭镇和律村联合工会里还有330人,他们是武宣县总工会探索推行的党工共建强引领、阵地共享强功能、活动共融强服务的“小三级”工会“三共三强”管理服务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党工共建 组织覆盖强引领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武宣县工会党工共建示范点”……位于和律村委大院内的桐岭镇和律村联合工会委员会办公室的荣誉墙上,十几块荣誉奖牌格外抢眼。“这些荣誉都是联合工会广大职工会员努力得来的,挂到这里来,可以让他们时刻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也可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更能培养大家的凝聚力。”桐岭镇党委副书记、镇总工会主席谭元孙说。 据了解,近几年来,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桐岭镇返乡创业的群众越来越多,各种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20多个,哈密瓜、生猪、肉牛等特色产业种养殖发展迅猛。武宣县总工会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目标,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要有工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有会员”的工作要求,协调镇党委在和律村开展党组织、工会组织双向组建工作,延伸镇党委推行的“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产业发展“三链模式”,把工会建在产业链上,会员聚在产业链上,带领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联合工会在村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产业工人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劳模工匠人才选树培育、权益保障宣传等活动,组织劳模培育新技术、开拓新产业,实现了工会组织发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群众增收致富三赢,村级工会作用日益凸显。 资源共享 激活阵地强功能 “我家在来宾市区,每个星期有四个晚上住在镇里,‘职工之家’建在职工宿舍楼一楼,解决了我们下班后娱乐项目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跑步健身,下棋、打球或看书学习,就像有了另一个家。”和往常一样,桐岭镇政府的职工韦金凤下班后,来到职工之家锻炼。 凝共识、聚合力。桐岭镇按照因地制宜、统筹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引导、激活、打通“小三级”工会所覆盖单位、企业的“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服务共融,让职工群众时刻感受到“工会就在您身边”。和律村联合工会争取村党委支持,依托村委党群便民服务中心资源优势,把职工书屋、爱心驿站、子女托管班等“工”字元素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弥补工会阵地建设场地限制短板,打造职工服务集群,把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活动共融 创新载体强服务 近日,在桐岭镇四安村文化广场举行的“瓜王”评比活动中,村联合工会会员廖庆长参赛的哈密瓜获得“最大瓜王”荣誉称号,他开心地说:“我种瓜的技术、品种的培优都得到工会组织的帮助,家里种有20多亩哈密瓜,每年的收入可比外出务工强多了。”据了解,为保障评比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律村农民、自治区级劳模何开峦还为活动乐捐了3万元经费。 围绕特色产业把工会建在产业链上,桐岭镇聚焦瓜果种植、肉牛生猪养殖、建筑装饰等行业,在广西三月三、“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广泛组织开展文艺晚会、包粽子比赛、农民职工运动会、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职工群众搭建风采展示“小舞台”。在“小三级”工会组织阵地,组织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以及“劳模工匠大讲堂”等思想引领活动,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村入民心。 与此同时,该镇还将工会工作全面融入基层治理工作,组织排查外出务工农民因资薪、工伤等引起的劳动纠纷,将“法院+人社+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向“小三级”工会延伸,让职工群众时刻感受到“工会就在您身边”。 “凝共识、聚合力,建好、激活阵地服务,用心用情打造服务职工的朋友圈、兴趣圈、交流圈、需求圈,以实际行动让广大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工会、走近工会、参与工会、融入工会大家庭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小三级’工会始终是最坚实的‘前哨站’。”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黄志芳介绍,目前全县已建立乡镇总工会、园区工会、村(社区)工会、行业工会联合会等“小三级”工会27个,涵盖431个单位,“小三级”工会已经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