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春耕备耕关键期,3月9日,在兴宾区桥巩镇彩村村彩村屯,30多名干部群众正在清理淤堵损毁的水利渠道,个个干劲十足。 记者在现场看到,水渠下部宽约1.3米,上部宽约2米,高度1.2~1.6米,钩机正将水渠里的淤泥和杂草勾起来,村民接着进行后续清理。因长时间缺水,水渠边的稻田里呈现一大片发黄、干枯的水稻,让人看了十分心疼。 “彩村的这条水利渠道长约5公里,已经8年多没有清理,导致清水河的水无法引入水渠灌溉水田。”兴宾区人大代表、彩村党总支部书记罗祥开说,淤泥、杂草长时间堆积,导致水渠高过清水河,河水无法流进水渠,水田成了“望天田”。只有将水渠淤泥清走,群众才能开展春耕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清理水渠工作量比较大,预计需要一周时间。”罗祥开说。 正在水渠旁砍甘蔗的村民黄美良告诉记者,她家有3亩水田,由于这两年水渠没水,无法种田,目前处于丢荒状态。说到这,56岁的黄美良一脸愁容地说:“现在只能拿种甘蔗赚的钱去买大米。” 村民韦气飞在犁田种玉米。“我是去年种的晚稻,因为干旱缺水,颗粒无收,既浪费种子又浪费人力。今年种点玉米,争取把损失补回来,希望水渠清理干净后能种上早稻。” 
图为村民合力清理水渠淤泥。 为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让干涸的农田有水“喝”,罗祥开在市人大民生监督App上报工单,希望上级组织开展清修水利活动,并给予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当地农田灌溉难题。 与此同时,彩村村党总支部召开村民会议,村民愿意自筹部分资金清理水渠。“我和另外两个村民有钩机,愿意主动承担机械和人工,先把水渠清理好,钱的事以后再说。”村民韦气令牵头后,大伙积极筹工筹劳。 “修水渠是村民多年的心愿,大伙早上8点就自发去清理水渠,干到天黑才回家。”3月9日,参与清理水渠的村民小组长韦气喜感慨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桥巩镇人大主席韦彦亦表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当天村“两委”干部、党员先锋队、彩村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春修水利活动,助力产业发展。 “彩村水渠清理好后,我们考虑在水渠边种上紫荆花、安装景观水车,等到花开时节,一定能吸引不少游客来观赏,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韦彦亦说,水渠清理完成后,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保护粮食生产,还能激励村民自觉维护村内公共基础设施。 (晚刊记者 刘 维 杨晓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