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急着要做,我喜欢坐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们嬉戏。可能会有学习困惑的孩子来问问题,也有可能和几个热爱历史的孩子聊些历史人物,这样的快乐时光只属于我们。
六(四)班的孩子都喜欢叫我“蓝老”。这是我从教19年来,第一次听到没有带“师”字的职业称呼。刚听到这个称呼时,我确实有点火冒三丈,心想:难道是对我来接任英语课的不满给起的外号?我嗔怪学生们没有礼貌,可几次混在人群里偷听他们的谈话内容,并没有发现有何不满情绪。后来班主任韦老师告诉我,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孩子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都这样叫,显得亲近。她说:“我都当孩子们的‘韦老’差不多六年了。”原来,老师也按亲近程度来区分,孩子们真是可爱得让人出乎意料。 4月1日星期五下午,学校沉浸在欢乐的“三月三”歌圩节中。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壮族服装,手里拿着准备好的美食兴高采烈地走进校园。两点半,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八个学生代表,神采奕奕地站在舞台上跟台下的孩子们对歌。此起彼伏的歌声穿透云层,直抵人心,带给我们无限的自豪感。 拉歌比赛结束后,大家回到教室里准备分享美食。“蓝老,蓝老,您快上教室去看看,有惊喜哦。”达瑞(化名)和三个同学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叫我,我跟着他们一起上楼。在三楼的拐角处,我看见了小楠(化名)。他趴在扶手上,漫不经心地瞟了我一眼,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回教室里分享美食,他说妈妈不在家没做食物来。任凭我怎么劝,他就是执意不回教室。 教室里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美食,孩子们分组而坐,热情地招呼我去品尝自己带来的美食。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相,我的口水都要掉下了。只见小洋(化名)拿着一个小蛋糕向我走来,说这是送给我的。我有点受宠若惊。小洋特别喜欢打篮球,经常不按时进教室,没少挨我批评。突然,我想起了小楠,他是班里的“老大哥”,脾气暴躁还没有礼貌,孩子们都挺怕他。我想,孩子大都喜欢吃烧烤类的东西,于是装好一块烤鸡腿走出教室,幸好,小楠还在原地待着。我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他转过身惊讶地看着我,对我递上的鸡腿挥手拒绝。 “吃吧,都是同学们的一点心意。” “蓝老,谢谢。”他低着头小声地说,“以后我会听你的话,不惹事了,对不起。” 面对突如其来的道歉,我才想起来。星期二早读课,在我讲评练习的时候,他明目张胆地从自己的座位上跑到靠近后门的空位上坐。我叫他回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他竟跟我僵持起来,说这个地方凉快。我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他,最后他才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下课后,他没有出去玩,而是拿着两个小小的布偶不停地摆弄出敬礼的姿势。我招手叫他过来,他以为我要收他的布偶,就慌忙地塞到桌子下。我再招手,他不耐烦地说:“干什么?” “你过来一下,我保证不收你的布偶。”他慢悠悠地走到讲台上。 “小楠,我觉得你对每个人说话都带着一股火药味,千万别这样,他们都是你的同学啊。当然,这点火药味蓝老师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听完,他低下头没有说话。 我接着说:“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以后你想换位置坐,要记得跟我说一声。这里是学校,大家都应该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像在菜市场那样,东走西窜吆喝着。今天的事到此为止,下次想去哪坐,记得提前告诉我哦。”他点点头,还是沉默不语。 那天送完烤鸡腿后,小楠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会说“报告!”“蓝老再见!”“谢谢!”我知道这孩子在慢慢变好。 是的,在慢慢变。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识慢慢形成,他们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情绪化,有时还会与我们针锋相对。我们校长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跟孩子拼情绪。” 是啊,放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好好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老”得有耐心,“老”得善于沟通,“老”得让人亲近,这样的“老”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变好的路上,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努力! (蓝雪梅 忻城县实验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