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佛子乡村风貌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集镇乱搭乱建问题有效化解,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县58个代表联络站,做深做实“人大代表联络站+”文章,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嵌入式整合,全力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大代表倾听民声更直接、了解民意更直观、为民办事更直达。 “联络站+民情联络”,当好“意见箱” “乐业至平田村石祥河河段因年久失修,废石堆砌、杂草丛生,影响了生产灌溉用水。”“马鞍山、头窝路、书房山等片区未全面建成雨污分流系统,雨水污水混排。”2021年,一次以“我们的水·千名人大代表守护绿水仙城”为主题的民情沟通会在武宣县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各级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纷纷就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建言献策,县、镇两级政府及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在收集完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对短时间内不能整改的则表示要统筹加快解决,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显然,武宣县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经成为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交流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据悉,该县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16万元对58个联络站按照“八有”建设标准进行升级打造,及时将970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并明确68个联络站的负责人和联络员。通过开展民情沟通会和接待选民等活动,收集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136条,并做好跟踪督办和反馈。 思灵镇灵湖人大代表联络站将“集镇部分路灯年久失修甚至有些路段还未安装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便,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反映到镇党委政府,得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方合力,仅20天就投入了17万元完成路灯安装20盏、维修60盏。三里镇台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关于建设休闲广场的建议、武宣镇城北人大代表联络站关于完善武宣城区排水系统的建议等逐条得到落地见效,百姓交口称赞。 “联络站+项目推进”,当好“服务区” 2021年9月,武宣段里程约53公里的柳梧铁路在武宣县东乡镇波斗村的紫荆瑶山隧道进口处开工建设,不仅优化了全县交通网络,也进一步改善老百姓的交通出行条件。 项目从征地、设计到开工建设,东乡镇武兰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从项目征地到开工建设,该站多次联合召开项目协调会,就设计、征地拆迁、管线迁移、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并督办落实,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广大群众对此纷纷点赞。在代表们的齐心发力下,现已完成涉及70户135.09亩土地征收,解决纠纷3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余条。 在武宣至忻城高速公路、广西新东运水泥厂、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武宣县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及时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在召开协调会过程中注重吸收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拓宽意见建议收集渠道和工作思路,促进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资金落实难等各种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如金鸡乡赖山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时,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促成广西新东运水泥厂重大项目479亩征地实现和谐签订。 “联络站+乡村振兴”,当好“加油站” 走进二塘镇乐业村,放眼望去,一幅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墙绘跃入眼前,一杆杆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一排排“着装统一”的房子错落有致,一个个微花园花草竞相争艳……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这是武宣县深入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代表履职、群众参与的模式,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2021年,该县全面提升504个村屯乡村风貌,其中基本整治型227个、“两高两道”沿线农房风貌塑造11个村屯,完成乐业、大塘等5个示范村建设。通过代表示范带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一批村屯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的提升。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桐岭镇四安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代表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与华润水泥(武宣)有限公司进行对接联系,并达成了村企结对共建协议。2021年,在得知四安村打造乡贤园计划后,该企业捐赠了7万元的苗木用于村屯绿化,并组织30余名党员和员工参加植树活动。截至目前,该县通过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对四安村的乡村道路、乡贤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美化绿化及移民安置点等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四安村面貌焕然一新。 武宣县人大代表韦恒焦依托和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贫困户讲解种植黑皮冬瓜知识和传授致富经验,帮助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武宣各级人大代表各尽所能、各施其长,将履职之根融入乡村振兴,不断加快武宣乡村建设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