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金灿灿的稻田里,稻农们忙着割稻、脱粒、装袋;罗汉果种植园中,一颗颗绿油油的罗汉果从藤蔓上垂吊下来,村民使用卡尺测量果实大小,为大面积采收做最后的准备;粽粑叶种植基地内,粽粑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幅绚丽多姿的乡村振兴水彩画正在三江乡铺展开来。
2022年以来,三江乡建立了由县、乡、村三级“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全乡147名代表委员划分为四个片区联络组,成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制定出台《三江乡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政策与民意无缝对接的“直通车”,推动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以民生热点、痛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有效拓宽民意征集渠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发放“民声·民生”心愿征集单120份、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12场次、设置意见征求箱7个、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300人次,通过微信群收集整理意见建议85条。 共谋一盘棋 绘出乡村“新画卷” 10月的乡村田野,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农家小院温馨别致,浓厚乡韵令人流连…… 提及村庄环境的可喜变化,生活在古范、合兴等村的村民们深有体会:“现在村里有了健身器材,晚上有灯光,空气好、水好,做梦也想不到我们的村庄会变得这么整洁、美丽。” 为畅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该乡“两代表一委员”把办公室建在群众家门口、建在田间和地头、建在项目第一线。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没有广场,老人小孩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没有停车地方”“没有路灯”等民生问题,经代表委员们商议后,以提案、报告的形式分别向县、乡人大和县政协汇报,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利用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衔接资金、县级人大、政协下拨经费等共计526.5万元,完成巷道及公共活动场所硬化7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修复水利基础设施17个,解决人畜饮水管3.5公里,新建深井2座及泵房2座。 凝聚一条心 蹚出一条“致富路” 汇萃本草万亩瑶药种植基地由金秀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黄良安带头创建,并配套建有一座中草药加工厂,形成了“山上种药、山下制药”的发展格局,带动群众种植中草药达1.4万亩,受益覆盖三江乡古范村全体农户。目前,基地已通过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考评组的考核验收。 在特色林果种植基础上,三江乡积极助农增收促振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产业饭”,既做强了生态产业,又繁荣了生态经济。 2022年4月,该乡组织代表委员们外出考察调研,大家回来以后纷纷提出,“旱改水”基地不仅能种植高端水稻,在水稻收成后还能种植其他农作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一个个“金点子”汇聚成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同年8月,水稻收成后,闲置的“旱改水”基地上种植了600亩“贝贝南瓜”,打造出新的秋冬菜种植示范基地。该乡还积极学习桂林荔浦的产业转型方法,由种植经验丰富的代表委员带头建设了3个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罗汉果、粽粑叶等特色种植产业。 统筹一张网 监督联动同发力 三江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人大监督、政协主动”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以及“两代表一委员”与广大群众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联动机制。 据悉,“两代表一委员”列席村“两委”(扩大)会议时,重点对涉及低保、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等各类补助的申请进行监督评议,充分发挥代表委员来源于群众的优势。对于群众的申请事项,他们更有发言权,面对不合理诉求时能及时解释到位,面对虚假申请时能及时辨别。2022年,全乡“两代表一委员”共参与公益岗评议443个;申领区外务工交通补贴247人,申请疫情期间稳定就业劳务补助共87人次,共申报补助4.94万元;发放产业奖补三批共83.59万元,覆盖262户农户,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进行了有效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