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杨艺瑛吗?宝贝女儿,我好想你啊!”
“妈妈,我可以抱抱你吗?” 7月17日,在象州县公安局大乐派出所,时间仿佛定格在了这温馨而感人的一幕。27个春秋的分离,那一声深情的呼唤,那一个温暖的拥抱,饱含了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阔别27年重逢,母女深情拥抱。 (潘胤霖 摄)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这27年里,每一个日夜她都在期盼着与女儿重逢,想象着孩子如今的模样,无数次在梦中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对于女儿而言,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也从未停歇,一直藏在心底,渴望着能再次投入母亲温暖的怀抱。 这一幕重逢,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距离多么遥远,都无法割舍深深的血脉相连。就像古诗中所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女之间的深情,如同针线般紧密交织。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黎大姐和她的女儿小瑛。据黎大姐讲述,上世纪90年代,她与黑龙江人杨某在柳州市相遇相知,并结婚育有一女。27年前,黎大姐与杨某协议离婚,女儿小瑛随父生活。黎大姐与年仅1岁的女儿就此别离。 幼时别离,女儿随父回到东北。黎大姐念女心切,曾到柳州寻找,可女儿已换了居所,且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黎大姐说,杨某远在东北的老家她从未去过,也无法确认女儿是否随父去了东北,不敢贸然去寻找。母女俩就此分离,而这一别就是27年。 岁月流逝,黎大姐对女儿的思念与日俱增,却始终没有合适的途径来寻找女儿。但她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女儿6个月大时所拍,还有一份离婚协议书。她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女儿重逢相聚。 另一边,小瑛也对素未谋面的母亲怀着思念和感恩。小瑛从小在东北读书,后随父亲到柳州,在柳州、南宁上学。随着小瑛日渐长大,她的父亲把一份离婚协议书和一张小时候的照片交给了她。大学毕业后,小瑛念母之心更胜从前。 今年7月,小瑛根据离婚协议书留下的地址线索,勇敢地在象州县大乐镇政府的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希望通过政府平台帮助其寻找生母。 她在留言中写到:“目前我27岁,我想寻找自1岁起离开我的亲生母亲,根据母亲和父亲1997年离婚协议上的地址,她曾居住在大乐乡古车村。最近我查到古车村已经隶属于龙屯村委,不知如何通过政府的帮助寻找到她呢?” “请告诉我您母亲的名字,我们帮问问村委干部是否认识您母亲。”大乐镇政府微信公众号的一则私信回复,开启了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 大乐镇工作人员潘胤霖告诉记者,看到微信后台留言后,自己迅速联系龙屯村委干部,核实是否有这一情况。 “你有一个女儿,她来找你了。”几天前,黎大姐接到家中嫂子打来的电话。黎大姐惊喜之余却不敢相信,这么多年没有与女儿见面,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你想不想见一下她(女儿)?”“我肯定想见。”黎大姐坚定地回答。 经过多方核实与奔波,母女俩终于联系上彼此。那一刻,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靠近。经过商榷,7月17日,双方约在大乐派出所碰面,于是有了开头感人的一幕。那是一个跨越27年的拥抱,母女俩泪眼相对,紧紧相拥,所有的思念与等待,在那一刻化作了无言的泪水与笑容。 “你们母女长得好像。”工作人员笑着说。随后,小瑛拿出一本相册,相片记录了她成长的点滴。其中,一张小瑛6个月时拍的照片与黎大姐手上珍藏的女儿照片一样。翻看相册,黎大姐的目光温柔地拂过女儿成长的每一个瞬间,仿佛在追回那些错过的岁月。 父母离异后,小瑛被父亲送回黑龙江与祖父母共同生活,并在那里度过了她的幼儿时光。后来,小瑛重返柳州上学,大学毕业后又远赴海外工作,直至最近才决定回国,与亲人团聚。目前,小瑛决定在柳州定居。 黎大姐再婚后,生活在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与现任伴侣共同生育有一个儿子。重逢那天,黎大姐带着爱人和儿子,把小瑛接到家中团聚,大家都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 因为一条微信留言,联接了这场跨越27年的呼喊与拥抱,让这对母女久别重逢,情之真切,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