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好,最美阡陌间。阳春三月,春耕时节,在兴宾广大乡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抢农时、忙生产的身影。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田间耕作忙”的田间美景图在兴宾大地尽情铺展。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兴宾区按照稳面积、挖潜力、提质效的既定目标,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坚决打赢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谋划 春耕备耕 3月6日,笔者走进良江镇龙安村辣椒种植基地,看到随风摇曳的辣椒苗青翠欲滴,种植户正在忙着护理,田间地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辣椒种植是良江镇一大特色产业,品种以线椒、螺丝椒为主。种植户从正月初六开始备耕,目前全镇已完成辣椒种植2万多亩,预计清明节后即可采摘。”该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二月下旬,雨水节气刚过,兴宾各地就开始抢抓农时,陆续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农业农村部门科学谋划,做好春耕备耕种植计划,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3月1日,兴宾区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吹响春耕生产号角。今年兴宾区春播农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春播总面积45万亩。 保障春耕生产,种子、肥料等农资是关键。兴宾区积极做好农资储备供应,确保不误农时。目前,兴宾区春耕生产已备各类种子约170万公斤、农药约0.041万吨、化肥约9万吨,农资储备充足。 调优结构 高效种植 “你看这些冬小麦,枝叶健康,穗粒饱满,真好!”3月5日,在正龙乡东阳村站江屯的麦田里,一村民捧着一把麦穗高兴地说道。当下正是麦子抽穗的时节,站江屯的水田均已披上“绿装”,风吹麦浪起伏,满目绿色翻涌。 兴宾区通过资金补助、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种植耐旱粮食冬小麦等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让“农闲田”变“增收田”。去年,兴宾区共有1.26万亩冬闲田种植了冬小麦,即将迎来丰收。 为实现粮食稳产、优质供给、农民增收、生态环保目标,兴宾区调优种植结构,制定农作物种植方案,将面积分解到乡、到村。 为保障粮食生产,兴宾区今年全年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283.65万亩,同比增加0.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计划种植面积83.55万亩,同比增加0.68万亩;油料花生计划种植面积11.53万亩,同比增加0.02万亩;蔬菜计划种植面积53.73万亩,同比增加0.91万亩。 兴宾区组织种粮(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展早稻集中育秧、集中连片秧田,提高早稻生产效益。同时,成立早稻生产技术专班,采取包区包片包点、进村入户等方式,狠抓早稻推广示范区和示范点,以点带面力争农业生产再上规模,提升品质。 兴宾区持续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集成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模式和机械插秧技术,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粮改饲等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 为顺应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的新要求,兴宾区大力推广“机械化+专业化管理+电商”服务模式,既减轻了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又改变过去草害重、产量低的状况。 科技种田 保驾护航 惊蛰麦起身,田管要跟上。保障春耕生产、粮食丰收,做好田间管理是关键。 从“学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各类现代化的春季农业生产装备频频亮相,成为兴宾区春耕生产的一道风景线。 在大湾镇石山村的田间地头,数台播种机在地里来回穿梭,村民抢抓农时,机种玉米,展现一幅美丽的春耕图景。 在位于桥巩镇古瓦村的广西桂泰农业有限公司北之江蔬菜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时令蔬菜舒展着枝叶,随风泛起层层绿涛。基地建设有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淋系统、温室大棚、蔬菜分拣中心、农资仓储、农业机械……处处展现出浓浓的“科技范”。 兴宾区把推广快速、优质、高效的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作为重头戏,引导创新农机服务到春耕生产一线。 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田作物田间管理,并组织技术专班,做好监测预警,加强防灾减灾的技术指导,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韦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