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在清退投标保证金方面出点子、亮新招,以投标企业降本、减负、促发展为目标,推出多项措施,疏通投标保证金全面清退工作的堵点、痛点,确保全市沉淀的保证金应退尽退,持续保障投标保证金“零沉淀”,为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市已清退滞留保证金230笔,金额1437.949万元,有力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从无到有 实现保证金“零沉淀”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启用、模式升级,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便民举措回应企业关切,是我市加快建设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助力构建“亲清”政企关系的一个缩影。 2012年2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是全区率先整合建立的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此后,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交易集中监管,投标保证金由原来的招标代理机构分散管理转变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管理,实现保证金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确保符合退还条件的投标保证金应退尽退。 推出新模式,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我市相应推出的电子化招投标,是深入落实招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020年9月,我市率先部署应用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全面实现电子化招投标,投标保证金实现电子化管理,符合退还条件的,系统2个工作日内按原缴纳渠道自动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利息。实际工作中,1个工作日自动退还比例达86.68%。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保证金的清退效率,避免人工清退可能出现的漏退错退等现象,推动贯彻落实“数据多跑腿,企业群众少跑腿”服务理念。 “我们将不断完善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功能,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应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营商环境。”市政务和大数据发展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韦玉标表示。 为减轻市场主体投标和履约担保压力,我市于2019年印发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行“不需缴纳保证金”的招标投标模式。截至今年10月,共有1546个项目投标人不需缴纳投标保证金,免收投标保证金项目占进场项目总数的74%,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约5亿2780万元。 建立机制 数“智”交易添动力 历史沉淀投标保证金集中清理完成,下一步要如何推动常态化清退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投标保证金“零沉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投标保证金常态化清退工作机制,安排专人负责保证金的清退工作,实时关注保证金的清退情况,避免因网络、系统等故障出现漏退、错退情况;在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开设保证金专栏,将每天每个项目保证金的退还情况在网上公开,各投标人可核对查询,接受群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历史沉淀投标保证金“应退尽退”,做到“不漏一个项目、不漏一个企业”。此外,交易中心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历史沉淀保证金清理工作,督促检查保证金清退工作。2019年10月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存在历史沉淀保证金和应退未退、超期退还保证金情况,通过实时清退和常态化督促检查,有效保障投标保证金持续常态化“清零”。 数“智”赋能交易,创新推动改革前行。我市在清退保证金方面探索数字化创新,将保证金退还切入数字化交易系统,加强对保证金退还相关规定的宣传告知,明晰责任,优化流程。同时制定特殊情况处置机制,严格落实保证金管理台账,力求规范、便捷、高效地实现保证金清退“日清日结”。 “下一步,我市将以打造更具辨识度和更具服务力的‘数智交易’为目标,进一步规范保证金管理,不断降低投标企业交易成本,激发交易主体参与市场的竞争活力,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创新争先。”韦玉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