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忻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系列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中医药人才发展、服务质量提升、文化传承及便民服务等四大难题,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全县住院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人次达18.07万,参与治疗率达87%。这一成绩不仅彰显忻城县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还赢得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殊荣。 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高地 为解决中医药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忻城县多措并举,研究制定《忻城县中医医院人才引进管理试行办法》,为中医药人才引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大幅提高中医人才待遇,县级财政对县中医医院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补贴从人均680元/月提升至工资的40%,给予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执证医生200~500元/月的岗位补贴。同时,通过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等项目,近两年来共引进中医药人才42人次,目前全县基层中医药人才总数超110名,涵盖中药材种植、健康旅游、宣传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县通过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选派中医专业人才进修学习等方式,每年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和中医馆骨干人才分别达到320人次、260人次。目前,全县本土基层中医医生共50人,其中1人被评为自治区中医护理优秀人才、1人获“来宾工匠”提名奖。 提升内涵,优化服务质量 为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忻城县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上同样下足了功夫。该县中医医院城南新院于2023年5月完成整体搬迁,新院环境优美,增设了康复医学科、精神病科等多个科室,实现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肛肠科更是掌握了先进的肛肠疾病微创诊疗技术,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康复医学科自开科以来,已接收门急诊患者19191人次,住院患者1689人次,并独家开展了壮医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等19项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广泛好评。 此外,忻城县还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及村卫生室中医阁的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并打造了4个“旗舰中医馆”及12个中医阁。目前,全县98个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占比高达75.38%,形成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薪火相传,传承文化精髓 忻城县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立了“广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由7位名老中医组成,持续探索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县有全国名老中医和自治区名老中医各1名,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中医药文化宣传方面,该县通过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义诊活动、中药材香囊赠送活动以及参加中药壮瑶医药药膳大赛等方式,累计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330余场次,受益人数超6万人次。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中医药知识普及专栏,在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场所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200余个,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紧贴需求,提供便民服务 紧贴群众需求,忻城县不断推出中医药便民服务举措。在疾病防治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和甲流高发期,各医疗机构为发热病人和甲流患者免费熬制中药防治汤剂并开展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县还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出中医药健康服务,所有医疗机构均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尤其是打造“忻城县华夏幸福养老院”医养结合单位,开展“壮医壮药”康复治疗模式,解决候老人群医疗、康复、养生等需求,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