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兴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搭建平台、机制激励等方式,试点开展以“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为主题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意为,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就可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该举措为“老有所养”提供了一个长效可行的方案,为兴宾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有益尝试。 此后,兴宾区分别在辖区城北街道滨江社区、城东街道柳来社区、来华街道学院社区推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鼓励志愿者尤其是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自愿为高龄老人服务以“存储时间”,从而形成“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的养老志愿服务模式。 搭建平台: 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 据悉,兴宾区多方筹集资金为试点社区打造服务阵地,完善上墙制度、配备办公桌椅和基本办公器材等,并借助社区公告、新闻媒体、新媒体平台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 同时,兴宾区不断优化试点社区“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管理,利用志愿服务队伍,加快“时间银行”信息化平台和辖区志愿者数据库建设,建立高龄老人“点单”、管理人员“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对象“评单”相贯通的志愿服务模式,促进老人需求与志愿服务无缝对接,不断提高服务对接精准化、服务供需精细化水平。 机制激励 :推动温情养老接续开展 要想让“零存爱心、整取帮助”服务模式持续下去,离不开好的激励机制。 兴宾区制作了“时间银行”养老志愿者花名册和储存册等台账资料,制定了养老志愿服务与爱心积分管理暂行办法,为提升试点建设质量、保持常态长效提供了制度保障。采用有偿奖励机制,招募众多商家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到“时间银行”模式,让有偿兑换服务深入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服务时间以积分形式存入“时间银行”账户,凭积分可享受优惠政策或兑换物品。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老、弱、病、残、幼等方面需求,兴宾区精心设计了“时间银行”相关服务产品,逐步拓宽“时间”的“存”“取”领域,还设置了家政服务、亲情陪护、代办服务、扶贫帮困、医疗救护、居家安全、文体娱乐等活动,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传递爱心: 弘扬孝老爱亲优良传统 据了解,“时间银行”志愿者多是同一社区居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都是老邻居,过去基于人情的邻里互助,如今转换成了公益性、精准化的“时间银行”模式,既增进了邻里和睦相处,又形成了良性循环。 兴宾区各试点社区通过项目交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导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参与到“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社区建设中,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兴宾区3个时间银行试点社区已招募志愿者900多名,组建志愿服务团队3支,针对600多名高龄老人开展服务,提供志愿服务3000人次,存入时间6000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