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实验小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画。

在市实验小学,学生正在学习下棋。

在市河西小学,老师指导学生“抛石攻城”。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我市各小学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根据实际情况,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学生开展文化、体育、艺术等多种类型的课后服务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课后服务项目后,给师生和家长带来了哪些变化?连日来,记者对城区部分小学进行了调查走访。
促进学生减负提效
篮球、书法、围棋、跳舞……每天下午放学,市实验小学的学生都能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后服务项目,整个校园充满活力。 为落实“双减”政策,市实验小学采取“5+2”模式,开设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围棋等课后服务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采取自愿原则,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目前已有70%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课后服务。”市实验小学副校长覃琳说,课后服务让老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接下来该校会继续开设更多特色课程。 放学后的市河西小学也热闹非凡,欢笑声此起彼伏。在学校里,学生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学习编程……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了课后服务的活动场地,每间教室都气氛热烈。 “你要瞄准打的是那里。”在一间教室内,一群学生正围着老师,认真聆听“抛石攻城”原理;而在另外一间教室,学生们则聚在一起玩“抛石攻城”。 为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市河西小学采取“4+1”模式,即周一至周四主要开展文化类课后服务,周五开展特色课程。“我们在开设课程前都会进行调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市河西小学教导处主任徐晓说,为顺利开展课后服务,该校充分利用每位老师的特长,同时引进特色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后服务。
兴趣爱好得到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一月有余,给我市的学生带来了哪些变化? 新学期开学后,六年级学生何馨瑞的课后生活丰富了不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在学校写完作业就直接回家,不用爸妈操心,还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特色课程。”何馨瑞说,现在家庭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 “在学校写作业,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回家之后就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五年级学生苏笑锳说,自从报名参加课后服务,她不用再担心作业完成不了,父母也不用费心辅导她写作业。 “我很喜欢‘抛石攻城’课程,因为很有趣。”学生黄铄程说,他除了参与文化类课后辅导,还参加特色课程“抛石攻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并乐在其中。通过课后服务,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减轻,有了更多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与时间。 “在学校做作业,老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抄袭作业的现象变少,教学质量也比以前好。”市实验小学数学老师钟晓玲说,以前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无法保证作业质量,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此外,课后服务整合了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资源,解决了放学后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
亲子关系愈加密切
课后服务除了为学生减负,也减轻了家长的压力,还能有效缓解亲子关系。 “以前辅导女儿做作业,真的头疼,也很吃力。现在孩子开心多了,亲子关系也变好了。”家长莫晓艳说,她以前工作忙,不得已把女儿送到午托和晚托机构。下班后不仅要接孩子回家,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对她来说有些吃力。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莫晓艳不用再辅导女儿做作业,孩子也愿意跟她多交流,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随着“双减”政策不断推进,不少家长松了一口气。在采访中,家长们纷纷表示,除了不用担心孩子放学无人接送,也无须再花大价钱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一举多得。 “课后服务真的大大方便了我们家长。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作业,也可以参加别的课程。我下班后刚好可以到学校接孩子回家。”家长覃杰宁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在家做作业,需要大人监督完成,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她经常会生气、抓狂,有时甚至忍不住骂孩子。“现在不用辅导作业,我的脾气都变好了。”她笑着说。 据了解,落实“双减”政策后,我市各小学接连开设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