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提档进位跃居全区前三,获得自治区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指挥部通报表扬;推动建设重大工业项目234个,实现新开工49个、新竣工投产33个;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0.7%、排全区第2位,制造业投资增长128.2%、排全区第1位,技改投资增长25.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9.8个百分点…… 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全面实施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聚力壮大产业、有效巩固衔接、全面加速提质、守住风险底线”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了《来宾市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要素、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举措、释放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潜能,集中力量攻坚突破,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加速补齐各领域短板,在构建民族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体系上取得新成效。

夯基础壮产业 释放有效投资潜动力 去年,全市投入13.5亿元建设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印发《武宣县电子信息产业树全景图》《武宣县建材产业树全景图》《象州县木材加工产业树全景图》《象州县丝绸纺织产业树全景图》4个县级产业树全景图;印发《2021年来宾市培育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工作实施方案》,将70多家“种子企业”纳入年度重点培育库,强化部门协作,确保应统尽统……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市健全配套设施助力招商,强化联动抓培规、育龙头、提增量,依托优势抓招商、拓市场、畅循环,认真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做大工业产业“基本盘”,为工业振兴夯实基础。 同时,我市精准开展多批次专题招商推介活动,2021年引进工业项目77个,总计划投资664亿元,涉及铝精深加工、木材及高端家具家居、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纺织等产业;围绕自治区、来宾市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谋划“双百双新”项目33个,全年统筹推进建设的重大工业项目243个,同比增长16.8%。 此外,我市还出台市本级层面推进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8条,统筹市级财政资金,奖励扶持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企业上规模上台阶等;出台金融、人社、科技、自然资源、市场监管5个要素领域50条政策措施,汇聚部门优势资源支持工业振兴;及时兑现产值贡献奖、上规模奖、竣工投产奖等各类政策奖励资金近1000万元,去年共为实体企业降低成本34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项目建设“跑”起来 2021年5月14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发展局与市工业园区的6个项目签订“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双向承诺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双容双承诺”机制是我市强化要素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双容双承诺”机制,帮助一批木材加工业、标准厂房轻工业等“短平快”领域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快速落地建设投产。去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项目18个,当年投产当年上规项目48个,新建投产上规项目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长7.5个百分点。 此外,我市还制定《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等,健全市领导全覆盖挂点联系推进等机制,细化目标举措,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多级联动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机制,71名特派员联系71个重大工业项目和一批招商项目,解决了仙鹤高性能纸基产业园热电联产等项目能耗需求及一批难点痛点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工业投资调度,创新推动获得自治区政府11亿元专项债券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纳入工业投资统计,推动工业投资持续扩大。
巧引金融“活水” 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2021年12月20日,来宾金投集团托管公司来宾小微担保公司携手桂林银行来宾分行,向广西煜燊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投放来宾市首笔“惠工贷”,信贷扶持金额200万元。 据悉,“惠工贷”是市金融办联合市工信局创新推出的来宾市中小微工业企业免抵押、低利率的融资担保服务,旨在拓宽我市工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融资担保体系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工业领域,构建金融支持工业振兴的新发展格局。 而“惠工贷”只是我市巧引金融“活水”,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的一个缩影。我市还深入贯彻落实“引金入来”工程,持续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用足用好“桂惠贷”政策对信贷的撬动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贯彻落实《来宾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奖励办法》,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纳入考评范围,给予风险补助资金,引导机构加大对我市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政策性工具的作用,为企业增信、为银行减压,促进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本报记者 张朝广 通讯员 黄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