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粮食产量保持在16.29万吨左右,蔬菜产量约26万吨,肉类总产量1.83万吨,水果总产量达60余万吨,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3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1.59万元…… 2021年,象州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保障百姓“米袋子” 稳定粮食生产丰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住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以来,该县继续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毫不松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 早谋划、早部署粮食生产工作。象州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桂中粮仓,人均粮食种植面积、人均产粮均排全区前列。2021年以来,该县在马坪、寺村、运江3个乡镇建立5个集中育秧示范点,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实现水稻增产,助力农民增收。建设万亩“富硒”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区,发展特色水稻种植,提高水稻附加值。针对年中旱情,各乡镇开拓原有渠道引水流入田间地头灌溉,实施“旱改水”项目,动员果园业主利用行间套种玉米、豆类和薯类等粮食,结合秋冬种,种植8000亩的冬小麦、雪豆等秋冬粮食。该县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5.5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16.29万吨左右,同比增长0.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该县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开展25万亩粮食功能区内耕地“非粮化”、撂荒耕地整治,促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实施4.5万亩的“稻稻肥”双季稻轮作,同时加快建设4万亩的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并实施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完成旱改水面积2011亩。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该县努力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及时兑现种粮补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21年以来,共发放粮食相关补贴2838万余元,惠及6.8万户农户。 稳住“菜篮子”“肉盘子” 确保肉蔬充足安全 民以食为天。在保障“米袋子”的同时,该县下大力气稳住百姓的“菜篮子”“肉盘子”,为群众提供丰盈充足、安全可靠的畜禽水产和蔬菜产品。 该县强化对露天蔬菜及大乐六回、石龙等大棚蔬菜种植进行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发展蔬菜种植,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6.75万亩,产量预计26.01万吨,增长5.98%。 做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养殖,加快育肥猪场建设。发展26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养殖,带动新增7家生猪养殖场全面投产。现有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4家,各养殖场生产正常,能够满足老百姓日常肉类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循环水、小窝流水养殖等生态渔业,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21年,该县肉类总产量预计1.83万吨,增长22.82%;水产品产量预计1.14万吨,同比增长5.07%。 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助力村民持续增收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该县抓住产业兴旺根本,在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甘蔗、桑蚕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2018年,我种植沙糖桔30亩,2020年开始挂果,今年总产量预计超10万斤。”2021年12月27日,象州镇王铎村委石磨村种植户周思明在自家果地里一边修剪果枝,一边笑着介绍道。王铎村利用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发展沙糖桔产业,目前共有连片水果1000多亩,产值达2000多万元,仅水果一项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 据统计,2021年,该县水果种植总面积36.6万亩,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预计达32.3万亩,主要品种为沙糖桔、沃柑、三红蜜柚、金秋沙糖桔等。其中以沙糖桔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67个,沙糖桔种植面积达32万亩以上,水果产量60.15万吨,同比增长18.99%。 1月5日,在石龙镇花山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群众正忙着砍甘蔗、搬运甘蔗。在已开榨的东糖石龙公司厂区内,一辆辆满载甘蔗的大货车依次排队进入车间,卸下甘蔗过磅。 “我种有40亩甘蔗,今年总产量有200多吨,总收入约10多万元。”石龙镇甘蔗种植户李怀英说。 甘蔗作为该县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21年,该县加快29个项目、面积2.4万亩的2~4公里范围有地表水“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目前已完成20个项目,面积为0.94万亩。完成推广种植4.79万亩的脱毒、健康种苗,大力加强糖料蔗生产管护技术指导。2021年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14.33万亩,净增1万亩,预计进厂原料蔗50万吨左右。 2021年前三季度,象州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67元,名义增长率11.5%。全年预计一产产值增速7.82%,增加值增速6%以上。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2年,该县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来宾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兴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稳粮、保桑、优果、强林、扩蔗”的思路,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经济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