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显得意义厚重。《规划》指出,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人均一亩多地、户均不过十亩田,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让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必须发展土地托管、联耕、代种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吸纳带动更多的小农户融入大生产。 服务引领,聚小成大。这就需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专业服务公司或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作为骨干力量,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不断拓展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能力。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同时发挥服务专业户贴近小农户的优势,大小并举,形成农业服务全覆盖。 创新服务机制,专业化唱主角。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推广行之有效的“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促进各主体之间的联结紧密度。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充分赋能。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关键是一个先进科技应用问题,集成推广应用绿色优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需要服务辐射与科技深度融合。应鼓励服务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等进行精准监测,提升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整体水平。 利益作联结,提升组织化。拓展小农户生产经营空间,必须以共享为核心,建立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如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都能够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便于通过订单合作、要素合作、服务带动等联结方式,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等利益分享机制,帮助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组织小农户、服务小农户,才能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张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