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武宣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无视市场规律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被债权人起诉至法院。截至2018年,该公司已背负了30多起执行案件。曾经的龙头企业,一度寸步难行,到底该选择清算,还是重整?这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个难题。我市法院秉持将“亲商、爱商、护商”理念贯穿于执法司法实践中,通过多次与武宣县党委、政府及金泰丰公司沟通协调后决定:尽一切努力,让企业重获新生。 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法院及金泰丰公司管理人提出“债转股”的想法,以“府院联动”机制,为企业重整提供坚实可靠的政治保障。同时,通过对外筹集资金的方式,购买原料喂养肉牛,使瘦牛慢慢肥壮起来并健康过冬。600多头肉牛得以存活下来,公司的资产也得以保值、增值,企业重新焕发生机,附近村民也开始获益。 金泰丰公司的“重生”,是我市亲商、爱商、护商以及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以企业实际需要为目标,深入开展“履行政法新使命 护航产业发展年”活动,强化法治思维,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协商解决。”这是合山市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活动,法律服务团给广西合山华臻新材料有限公司职工上法治课时的情景。 “虽然看似小问题,但是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小问题往往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或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法律服务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保护‘关口’前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化解法律风险,也能让企业安心发展。” 而在保护“关口”前移的同时,涉企纠纷快速处置机制也是我市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市创新打造“一次性解决”涉企、涉众房地产纠纷的“来宾模式”,高效化解房地产纠纷案件1861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用时同比下降16.91%;盘活企业8家,成功培育上规企业1家;采取“活封”企业85家,进行信用修复企业42家,促成企业自动履行还款义务37家。2021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17669件,结案16355件,结案率92.56%,排全区第1位。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开展涉民营企业积案集中攻坚行动,审结涉企纠纷案件8620件;统筹推进全市碳酸钙矿产资源整治专项行动,开展矿山动态巡查和案件巡查628次,立案查处违法开采案件93起,处罚273.97万元,以高效法治服务助推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迈入全区第一方阵。 得益于不断优化的法治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一大批新项目陆续在桂中大地落地投产。去年,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5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近10年最佳,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报记者 张朝广 通讯员 韦 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