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7时,位于兴宾区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广西青空间”渐渐热闹起来:一部分按时放学的学生陆续返回小区,在签到表签名后,找到各自座位,开始写作业、阅读课外书、画画、玩游戏…… 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居住着兴宾区20个乡镇1436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整屯搬迁脱贫户,约790名学生就读周边学校。对于搬迁户来说,如何快速适应城市生活节奏,在城市里找到家的感觉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服务帮助搬迁户解决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社会教育跟不上,身份转变难、融入社会难等问题。”老乡家园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专职管理员黄春宁介绍,共青团兴宾区委积极发挥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优势,于2019年打造了“广西青空间”来宾市兴宾区老乡家园安置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安置点的青少年提供“四点半课堂”、自护教育、舞蹈健身、心理咨询等方面服务,给予他们关爱和帮扶,从而增强搬迁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对于易地安置小区的青少年来说,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健康观念不会立刻改变。“很多没有经过引导教育的孩子刚开始来到这里,都会将看过的书籍、玩过的玩具随意摆放,乱扔垃圾更是常事。”黄春宁说,为改变此类现象,“青空间”会在周末组织开展“社区安全地图”“我爱我家营养到家”等主题活动,加上平时潜移默化的引导,让青少年逐渐形成爱护社区、爱护家园的意识。 搬迁户子弟小韦因为家庭变故变得自卑怯懦,“刚到‘青空间’时,她胆小又内向,像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志愿者冯毅芝告诉记者,小韦面对生活的变故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心理上容易受挫。于是,他采用写日记的方式,倾听学生们的心里话,慢慢通过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改变。如今,小韦已经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融入新环境的学习生活中,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本报记者 韦海臣 杨晓华 见习记者 黄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