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生产车间制作腐竹。(受访者供图) 
工人在晾晒腐竹。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武宣县东乡镇莫村的广西武宣农家富腐竹生产基地,一股浓浓的豆香味扑面而来。走进生产车间,只见工人熟练地从豆浆盘里挑起腐竹皮,整理成条后,迅速晾到竹竿上。晾晒区旁,几名工人正在打包已经晒干的腐竹。 “我们使用的是绿色无添加的原材料,制作的腐竹口感纯正,产品热销区内外。”该公司董事长许爱玲说起自家制作的腐竹时,如数家珍。 许爱玲是从柳州市鹿寨县嫁到禄新镇新学村的媳妇。由于生活贫苦,许爱玲的丈夫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她则留在家里照顾家人。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2003年,许爱玲开始在村里制作水豆腐。因从小看家人做腐竹,她做起水豆腐得心应手。之后,她发现水豆腐保质期短,许多顾客更偏向购买腐竹,这让她萌生了做腐竹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3年,经过一番准备,许爱玲在村里办起了腐竹小作坊。由于没有办理生产许可证,2016年,许爱玲被迫关闭小作坊,外出打工。期间,她结实了许多朋友,也开阔了眼界。2017年,禄新镇政府工作人员与许爱玲取得联系,希望她继续创业,制作腐竹,发挥带富作用。有了政府的支持,许爱玲更加坚定制作腐竹的信心。 没有启动资金,许爱玲向兄弟姐妹借。没有销售渠道,打工认识的朋友承诺帮她推销。办理生产许可证后,许爱玲的腐竹小作坊重新启动。渐渐地,她制作的腐竹销量大幅增加,也获得更多顾客的认可。2019年,许爱玲通过贷款,在东乡镇莫村筹备建造1600平方米的腐竹生产基地。据了解,该基地的土地属于莫村、古列、达昊、上棉、邓寺村共有资产,按照合同,2020-2023年间,上述5个村每村获得年租金14091元,作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 “刚到东乡镇时遇到不少困难,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下去。”创业不易,不服输的许爱玲咬紧牙关,每天起早贪黑制作腐竹。终于,她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腐竹厂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小时吃过苦的许爱玲走上致富路后,并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而是带动大家加入致富行列。在她的生产基地,共有5条生产线,年生产腐竹20万公斤,可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脱贫户有16人。“以前我都是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在这里上班,每天有120元收入,也方便照顾家人。”家住东乡镇上棉村的工人罗献秋高兴地说。 “现在腐竹厂的生意红火,我还要增加一条生产线,和大家一起干,共同奔向富裕的生活。”对于未来,许爱玲有着清晰的规划,“每天的黄豆用量很大,希望政府能帮忙创建一个黄豆种植基地,除了给我们供应原材料,还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因腐竹产品质量优,产业带富作用明显,该公司于2021年获评“广西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同时获得4万元扶持资金;今年1月,该公司获认定为武宣县就业帮扶车间。许爱玲也因热心公益、捐资助学,于2020年8月获得武宣县仙城爱心协会授予的“爱心使者”荣誉称号;2020年9月,获得武宣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武宣县脱贫攻坚金秋助学爱心人士”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