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大旱之年,多地粮食作物受灾减产。我们种了绿肥(即苕子),土壤保水效果较好,营养没有流失,加上精心管护,我们的稻谷丰收没有受到影响。”3月21日,南泗乡高岭村委副主任罗广索在该村古卜屯双季稻轮作绿肥种植核心示范区向笔者介绍道。 据了解,苕子是近年来兴宾区广泛推广种植的一种优质绿肥作物。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肥地作用强等特点,而成为农户肥田养土的“良方”。 “我们高岭村古卜屯自2011年种植绿肥以来,土壤均得到有效改良,现在每亩农田能减少使用化肥30~40斤,增产率达20%~30%,减少成本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病虫害也大大减少了。”罗广索说。 “现在气温回暖,是肥田备耕的好时机。这些绿肥翻压还田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降低成本投入,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兴宾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罗广盘说。 近年来,兴宾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将绿肥生产作为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施用、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和保护性耕作,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兴宾区绿肥种植示范面积9.1万亩,辐射带动绿肥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绿肥鲜草亩产量达1500公斤以上,可减少化肥投入60.15万公斤。 目前,兴宾区已在陶邓、良江等乡镇“两高沿线村屯”建立10个1000亩以上连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循环培肥利用技术模式示范区,大力推广种植苕子、紫云英、油菜花等绿肥作物,助力实现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杜绝焚烧秸秆三大目标,为加快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谭贵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