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圆出锅,香气四溢。 鱼圆,是武宣人招待宾客的特色美食,逢年过节少不了它的身影。特别是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鱼圆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它象征着年年有余、团团圆圆,其口感爽滑、味道鲜美、口感细嫩,让人难以忘怀。 1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武宣县三里镇张汉宁家中,一阵阵炸鱼圆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此时,柴火灶上放置着一个直径1.2米的大锅,张汉宁不停地用手挤出鱼圆的雏形,迅速放入油锅内,鱼圆随即沉到锅底。鱼圆固定成形膨胀后,从锅底浮到油面上。这时,只见张汉宁用一个大瓢来回翻搅,使其受热均匀,直到鱼圆颜色变得金黄油亮,在瓢里抛起时发出清脆的吱吱声,即可出锅。 刚炸出的鱼圆如乒乓球大小,金黄油亮,口感软酥。看起来很普通的鱼圆,做起来却要耗费一番功夫。“首先是要杀鱼,把鱼头、鱼尾、鱼骨剔除后,将剩下的鱼肉切成块状,放进绞肉机粗加工。”张汉宁说,现在他每天能卖出100~110公斤鱼圆,鱼圆冷藏可保存90天左右,冷冻后并不影响口感,当地人一般春节前四五天就开始囤货。“以前家里来客人,乡亲才会买鱼圆回家招待客人。现在生活好了,平时买的人很多,所以我们每天都会生产。”张汉宁说。 张汉宁告诉记者,这几年,不少人到外地走亲访友也喜欢捎上几斤鱼圆,作为本地特产送人。为此,他还特意准备了礼盒包装。 “我们家的鱼圆采用传统手工制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张汉宁是一名制作鱼圆已有25年的老师傅,他的爷爷和父亲也是做鱼圆的好手。 “快到春节了,我一早就来预定10公斤鱼圆。”从武宣县城开车来提货的张晓明说,她平时也经常买鱼圆,今年因为疫情,亲戚都在外地过年,所以早早过来预订,准备给亲友们邮寄过去,让他们在异地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据了解,2017年,三里鱼圆被列入武宣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武宣的鱼圆作坊有近50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甚至国外。如今,三里鱼圆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带领群众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