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是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是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也必将能够在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牢记政治责任,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既是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的新使命,也是人民政协以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心工作。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人民政协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民族理论宣传,自觉拥护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促进各民族在空间共聚、文化共享、经济共融、社会共治、心理共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念、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文明、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国家民族法律、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为宣传内容,联合宣传、统战等部门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培训、板报等方式进广泛宣传;通过举办“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活动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优势,引导界别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体之上的多元平等”,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 (二)创新政协履职方式,引导委员投身一线。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为切入点,引导委员围绕推进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谋划策、担当作为。要主动深入界别群众开展联系服务,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三)发挥协商机构作用,在协商中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理念,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平台。在协商工作中以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加强各种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广泛凝聚共识,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同心同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强信心聚合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人民政协要凝聚各界向心力、凝聚力和行动力,立足工作实际,推动广西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助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一)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与政协年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如兴宾区政协面对兴宾区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问题,积极带领各界别政协委员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精准研判形势,精选“适应‘双碳’新要求,推动我区绿色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桂中治旱工程乐滩引水灌区作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等课题,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其中,就兴宾区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专题提出“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产业发展实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等建议,通过协调上报,得到了来宾市碳酸钙产业领导小组采纳,对出台《来宾市碳酸钙项目投资建设转型工作方案》起了重要参考作用;就发挥桂中治旱工程作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专题提出“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工程最大效益,优化兴宾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高质量桂中治旱兴宾水网体系”等建议,兴宾区政府十分重视,深挖桂中治旱工程灌区覆盖区域地块潜力。同时,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聚合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基层协商民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挥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区是一个持续时间长,覆盖层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境内各族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重心同样也在基层。因此,围绕自治区党委这一中心工作,全区各级地方政协协商工作也应该重心下移,在组织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议的同时,要在基层乡镇、街道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等开展专题协商会,积极探索最接地气且行之有效的一线协商形式,推动地方政协委员积极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协界别联系广、人才资源集中、协商包容性强等优势,广泛征集报送社情民意和建议,梳理关系、化解矛盾,畅通交流沟通渠道,有事要商量、多商量、好商量,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鼓励政协委员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坚定立场、表态发声,争做党委中心工作的宣传员、界别群众的贴心人,影响带动社会各界群众把党委的意愿转为全区各族人民的具体实践行动,聚力写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新篇章。 (三)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之一,监督的形式是协商式监督,不带强制特征。因此,地方政协在服务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中,要立足全局推动发展的高度,精选民主监督议题,规定工作流程,扎实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民主监督工作的全过程,要减少浮于表面的调查调研工作,下大决心和投入力量,提高地方政协调研水平,确保协商形式的民主监督“说得有理”“说得对”,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地方政协提案工作的水平和政协大会发言的质量。要有人民政协成立之初的精神气,敢于突破当前民主监督多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局限,有序扩大监督范围。民主评议等形式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通用结合起来,敢于说真话,反映客观事实。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监督,广开言路、真心包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暖人心筑同心,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民族团结、人心凝聚的强大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广西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历史演进中孕育了多元特色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独特的节庆习俗、饮食风味、语言文字等也赋予广西发展深厚文化底蕴。人民政协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各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挖掘特色文化,利用好新媒体数字技术,传播好民族特色文化,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培育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注重引导各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讲好广西故事。加大对特色节庆活动内涵的深度挖掘,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庆活动宣传,打造广西特色文化品牌。举办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开发创新活动形式,提升趣味性、共享性,从文化认知、民族情感、交流交往交融行为等多角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推动文艺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要不断丰富广西历史文化内涵,举办系列大型民俗活动和文艺演出,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呈现会加深人民群众记忆、引发情感共鸣、产生意识驱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无形中生根发芽,同时又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助力文艺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建设。 (三)数字技术赋能推广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推广民族特色文化,提升文化交流可获得性和时效性,运用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数字技术赋能激活用户主体意识,增强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受众个性化多元需求,拉近民族文化交流距离,加深民族文化认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民族团结和广西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来宾市政协常委、兴宾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