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为基层减负的“拦路虎”,过度考核难以“消肿”、条线考核难以合并、材料负担难以减轻等问题让部分基层干部“忙”上加“盲”,影响基层工作成效。为此,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规范考核数量频次,切实推动考准考精考实与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两手抓”“两手硬”。 靶向施策优化考核指标。要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设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考核办法,构建涵盖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指标、满意度评价、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等要素的考评体系,在贯彻落实上级重点任务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加大高质量发展指标、短板弱项指标和群众感受密切指标的权重,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考核重点突出、导向鲜明。 客观公正开展考核评价。考核的目的在于推动工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规范考核事项,明确指标说明和计分方法,让考核责任单位明白“考什么”“怎么考”。考核责任单位要根据全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纪实评分,让工作落实在平时,考核在平时,年底统一完成考核资料报送、考核依据把关、考核结果汇总等工作。同时,在考核资料收集方面要深度运用大数据手段简化、撤并各类台账、报表,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推进数据采集、处理、上报的共享化和信息化,减少基层多头、重复填报数据,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真减负。 科学合理强化结果运用。要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凭实绩说话,为实干加油,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的导向更加鲜明。对考核中反映问题较多的班子,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对考核靠后的班子,要及时进行调整;对考核位次靠后、群众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要进行诫勉和召回教育。同时,要慎用“一票否决”,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既减轻基层干部的身体负担,也减轻基层干部的思想包袱,让他们集中精力抓工作、抓落实。 考核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把考核结果运用好、考核作用发挥好,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