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只有做好人才文章,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的硬仗。近年来,在忻城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北更乡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在“引”“用”“留”方面激活“人才引擎”,全面造就一支懂农、爱农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引”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北更乡在“引”才上创新思维,用“因地制宜”的思路,量身打造引才“清单”,靶向引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活水源”。一是筑巢引贤,打好“乡情牌”。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累计有30余名返乡学子深入乡村、感知家乡、服务家乡。“金银花开三月三,同心共筑中国梦”——2024年忻城县北更乡特色产业发展研学体验活动,吸引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来宾市卫生学校200余名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现场直播在线人数达5000人,辐射带动效应广泛。二是建库聚贤,打好“政策牌”。深挖乡贤人才资源,对乡贤人才进行摸底排查,通过强化领导、搭建平台、发挥优势等举措,鼓励支持乡贤种养殖大户21户,扶持乡贤人才创办或领办合作社共2家,投入资金130万元,带动村民主动参与产业发展,乡贤“引路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三是固巢留贤,打好“服务牌”。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训。坚持立足本土资源,因地施策、因材施教,培育一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能吃苦、肯干事、想创业、盼致富的农村创新创业青年。2024年,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各村开展桑蚕养殖、肉牛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期,惠及200余人。 知人善任,多措并举“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尚贤者,政之本也”“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北更乡立足实际,构建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势,因事择人,因才施用。一是拓宽渠道“选”。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紧盯“一肩挑”人选这个关键,坚持因地制宜,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努力打造一支乡村振兴排头兵。通过换届共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14名,选派36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委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二是培训提升“育”。依托县内本土优秀讲师团队,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素质。如举办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示范培训班、“先锋争星 助力振兴”行动培训班、村屯两级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业务培训班、“党员进党校”培训班等,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广纳贤良“储”。注重从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中,储备党性强、改革意识强、发展产业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人选。截至目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1名。 制度保障,建好生态“留”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北更乡充分运用政策导向,坚持事业留乡情留人,对各类人才关心关爱,在人文关怀、工作前景上让他们安心、舒心、给异乡人营造一个“家”的氛围。一是用事业平台留人才。对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轮岗,将人才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达到人岗相适,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让他们在各自的事业平台上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作用,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二是用贴心服务留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把党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让人才发力的同时也能安心。2023年,乡党委书记完成对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谈心谈话,领导班子成员完成对分管部门同志和挂点联系村“两委”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组织干部职工到市级体检中心开展健康体检1次,组织开展工会集体活动2次,开展青年干部座谈会1次。三是用良好环境留人才。打造乡政府职工之家、健身房、农家书屋“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环境要素和服务质量;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和交流平台,组织开展气排球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广大人才沟通更方便、信息能共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北更乡将持续把人才振兴放在首要位置,深入促进产学融合,建立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支引领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美丽北更建设。 (作者系忻城县北更乡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