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3日,北更乡开展抗美援朝老兵进校园讲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罗慧婷 蓝文欣 摄) 新学期新气象。连日来,忻城县各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点亮“开学第一课”。
“药品滥用不再遥远,而是近在咫尺的陷阱。”9月2日至3日,忻城县高级中学、忻城县中学迎来了别开生面的“安全第一课”,禁毒、交警、烟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学子们“解锁”健康成长的“密码”。“电子烟酷炫背后的真相你了解吗?”烟草专卖管理部门的“智慧导师”一开场就抛出神秘话题,尼古丁成瘾、呼吸之痛、心血管危机……每一个知识点都直击心灵,同学们立下“拒烟誓言”,守护自身健康,远离诱惑。随后,交警带着满满的“干货”闪亮登场,模拟路口、案例视频、趣味问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表示要争做文明交通的小卫士,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做安全守护的第一责任人。 随着新学期钟声敲响,9月2日,忻城县民族小学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护苗·绿书签”主题“开学第一课”正式拉开了新学年未成年人保护与文化净化工作的序幕,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学们,什么是黄色书籍?什么是非法书籍?遇到这些有害的书籍,我们该怎么办?”课堂上,各班班主任以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讲解黄色书籍与非法书籍的区别及其危害性,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这些不良读物对个人身心健康、价值观形成以及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自觉抵制不良书籍,培养绿色阅读习惯。 增强法治意识,维护自身权益。9月3日,新圩乡组织工作人员到乡中心小学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活动,为学生送上开学“法治礼”,上好“开学第一课”,关心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同学们,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免疫力’,我们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课堂上,工作人员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引用典型案例讲述防范校园欺凌、电信网络诈骗、溺水和禁毒等知识,教育学生如遇侵犯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违法犯罪行为说“不”。 净化环境,护航成长。9月2日,遂意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行动,全面摸排检查辖区文具店、玩具店等文化经营场所,重点查看是否销售“三无”产品、是否含封建迷信等有害内容的出版物、印制品,以及是否存在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具、玩具等文化用品。引导商户如何分辨非法出版物,坚决杜绝向未成年人出售、打印、复印非法出版物,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识毒、防毒、拒毒,筑牢校园“防毒墙”。9月3日,马泗乡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进校园活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工作人员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播放视频、发放宣传资料、有奖问答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反诈、反邪教、禁毒、防溺水、“扫黄打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相关知识。“我们要远离毒品和危险水域,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该校五年级学生韦意如说。 发放宣传手册、分享生动案例、互动问答……9月3日,红渡镇组织工作人员到镇民族中学开展“护苗·绿书签”宣传暨“法治进校园”活动,全力护航开学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学生们介绍“绿书签”行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此外,禁毒、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校园欺凌、法治宣讲、平安建设宣传也贯穿始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为持续推进“护苗行动”深入人心,近年来,忻城县不断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的宣传模式。如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各校积极推荐优秀图书,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味文化;在法治进校园活动中,通过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网络安全周期间,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防范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定期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与整治,重点清理和收缴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封建迷信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及盗版教辅材料,净化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