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寺村镇深入推进“家燕归巢”项目,着力畅通“家燕”与家乡“双向奔赴”的实践平台,注重引回“归雁”、培育“雏鹰”,为青年人才打通奔赴基层的栈桥,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聚焦“引才”增存量,构建“凝新聚才”格局。大力宣传推进“家燕归巢”项目,围绕寺村镇当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积极宣传各项惠民和帮扶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依托各项扶持政策,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开阔进取的决心踊跃投入家乡建设,做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健全与各单位企业的联系合作机制,为大学生挖掘更多的社会实践岗位,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发23个实践岗位,吸纳28名大学生报名参与,通过学生报名、单位选择的双向模式实现双赢。 聚焦“筑巢”育才提质量,搭建“双向奔赴”平台。充分发挥“生源地”优势,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原则,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家乡的实际需求,设置政务实习、兼职锻炼、便民服务、乡村振兴等实践岗位。同时,通过举办座谈会的形式,促进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成长,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环境整治、防溺水、平安建设、“扫黄打非”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实践内容,进一步提升实践效果与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年以来,共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 聚焦基地孵化,植厚干事创业沃土。积极打造创建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校地合作”样板典范,致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开启“产学研”合作新篇章。今年,寺村镇与桂林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桂林医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农业产业及资源优势,打造白石村研学基地,承接开展劳动与研学实践教育,定制形式多样的游学课程,设置“非遗体验馆”,开发国学文化、米饼制作等项目,进一步吸引返乡优秀学子投身家乡,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