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各级中医医院推行的中药代煎服务,正悄然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走进市中医医院代煎区,浓郁的中药香气扑鼻而来,患者王女士正在取刚刚代煎好的中药。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煎药不仅费时费力,还总担心火候掌握不好影响药效,现在医院代煎,既方便又快捷,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以“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倍受群众好评。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让更多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更好地服务当下百姓健康需求,我市以传承创新、稳中提质为重点,着力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服务升级 患者体验再提升 记者走访市中医医院,映入眼帘的是人头涌动的门诊大厅,导医服务人员面带微笑,耐心地为患者指引方向。该院积极推行“让位”工程,重新布局装修内科系列病房,全院路网和公厕也进行了升级改造,诊室环境焕然一新。 不仅是市中医医院,各县级中医医院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增设便民设施、优化就诊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武宣县中医医院提供的中药代煎服务,实行“当日开、当日取”,每年为群众代煎中药近7万剂,受益群众3.9万人次,大大提升了服务水平。此外,该院还免费提供中药养生茶饮、设置爱心护工等系列暖心举措,改善就医体验感,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6%。同时,尽力做到车位“能设尽设”,有效缓解群众就医停车难题,今年以来为群众免费泊车12万辆次。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一系列变革正在进行:实施适老化改造,住院管理水平大大提升;优化门诊流程,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增设轮椅和针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设施设备……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群众的就医便利性,惠及6.8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还特别为区外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便利,免费派车往返柳州、桂林等地的动车站及机场,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就医。 此外,象州县中医医院推行延时服务、错峰预约模式,满足“上班族”“学生党”和老年人等群体的就诊需求;合山市中医医院每日在门诊导诊台提供应季药茶,供患者免费饮用,并提供中药代煎服务,今年以来为群众代煎中药6000余剂,受益群众1800余人次;忻城县中医医院在门诊楼区域调整优化科室布局、增设就诊窗口、规划门急诊诊室和辅助检查室,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中医药特色彰显 服务能力攀新高 据悉,我市坚持以深化医药综合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保健、康复理疗的优势和特色,持续提升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市中医医院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致力于中药制剂、药膳、膏方的研发工作。目前,该院已开发出13个膏方品种,3款制剂已取得备案号,还有多款产品正在中试和稳定性试验中;院内协定中的常用药处方有26张,还开发出众多药膳茶饮、中医药特色产品,特别是结合年轻人喜好推出的中药奶茶深受喜爱。 “我正在市中医医院进行中医康复疗养,通过每日服用中药调理,并结合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感觉身体恢复得非常好。”患者林女士说。 金秀瑶医医院则充分挖掘瑶医药特色疗法,将瑶医针竹罐疗法、瑶医断肠草点烧法、瑶药膳食疗法等22项特色疗法融入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慕名到该院使用瑶医药进行医疗、康养的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外地病友就诊率占全院年就诊率80%以上。同时,该院还加大对瑶医瑶药的研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的瑶药制剂。截至目前,已获得瑶药院内制剂8项、瑶医健康产品国家专利10项、产品企业标准12项、瑶医药技法标准登记22项,以及“食字号”产品9项、“消字号”产品17项;研发出院内瑶药养生酒、药膳、瑶王膏、药枕、瑶药浴系列产品达100多种,并制定了瑶药院内饮片标准和饮片炮制规范。 “人才强基”传文化 中医药发展谱新篇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我市积极探索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柔性引才”工程、引进民间确有专长瑶医医生等措施,不断提升本土中医药诊疗技术水平。 在市中医医院,通过“柔性”引进自治区级专家,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老百姓无需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名医的优质服务。这些专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促进了医疗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金秀瑶医医院将瑶医药特色医疗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引进民间确有专长瑶医医生,并重点打造瑶医妇科、瑶医皮肤病科等6大专科,同时积极举办中瑶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推动中瑶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 此外,我市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中医药壮瑶药药膳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医国粹。今年9月12日,全市中医药文化活动展在市城区政和步行街举行,市民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特色中药膏方、药膳茶饮,还可以现场体验中医推拿、拔罐等诊疗服务。市民黄秋婷表示:“以前我对中医药了解不多,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和价值。”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健康服务的需求,推动中医药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