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今年以来,忻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加快推进多民族地区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奋力答好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忻城答卷”。 坚持党建引领,把好民族团结“新方向”。忻城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全过程。在2024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推进会”上,该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引领示范作用,部署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积极履责、担当作为,举全县之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期间,红渡镇、思练镇、古蓬镇上浪村等地围绕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交流经验,并参观学习安东乡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思练镇甘蔗种植基地等,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些举措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也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厚植文化底蕴,掀起民族交往“新风尚”。忻城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资源,为厚植文化底蕴,掀起民族交往的新风尚,当地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例如,在“忻风夜话”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中,志愿者通过“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文明祭扫,引导全社会敬老孝老,倡树厚养薄葬文明风尚。此外,该县结合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求,整合马泗村都宜忻革命纪念馆、古思起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全民红色教育,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强信仰、固初心,厚植爱国情怀。 文旅融合赋能,描绘民族区域发展“新画卷”。文旅融合是忻城县推进多民族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忻城各地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国庆假期,忻城县土司老街再现忻城土司时期壮族的盛大婚礼场景,引来众多游客。同时,举办“美丽中国·忻城”主题摄影展,吸引超2万名游客前来参观,深入了解忻城的美丽与魅力。此外,忻城县土司博物馆也成为市民游客了解当地土司文化、领略民族风情的热门去处。这些文旅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忻城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期,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演出和庆祝活动36场,参与人数超过16000人次,为忻城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推进项目落地,共享产业发展“新成果”。为加快推进多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忻城县积极推进各类项目落地。今年以来,该县聚焦产业发展、收益分配、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多措并举、多模式发展、多渠道增收。为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忻城县将村集体经济纳入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各村科学合理制定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进一步用好用活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切实服务群众。同时,积极推进鱼宜高速、宜上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忻城县供排水一体化、广西忻城县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等。随着这些项目先后落地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化社区服务,共建守望相助“新家园”。忻城县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其中,在城南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社保、医疗、教育等多个部门的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帮扶救助,完善“一老”关爱帮扶机制,组织县直单位人员、村干部、志愿者与留守老人“结对子”,对独居老人、高龄失能老人等进行定期探访,满足农村老人康养颐养多层次需求。 接下来,忻城县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战略,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节点上,忻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忻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