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坚持全心、用心、忠心、恒心、精心“五心”,践行司法公正、传递司法温情,全力创建“五个一流”示范窗口,先后荣获“全区法院党的二十大涉诉信访安保工作先进集体”“广西工人先锋号”“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4名个人获自治区级以上荣誉,创新“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工作机制被多家媒体报道,收到了良好成效。
全心履行为民宗旨,打造“服务一流”惠民之窗。法院立案庭是人民法院面对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整合电子法院、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跨域立案系统等平台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便民化、解纷途径多元化的一站式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让诉讼服务“一网办通、一次办好”。同时,推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审理速裁案件12282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的75.10%,努力用25%的审判资源,实现最短时间最优方式化解70%的民商事案件,审理天数同比减少10天,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压缩全市涉企商业纠纷平均耗时,优化营商环境指标连续两年在全区法院排名前二。 用心强化制度建设,打造“管理一流”公信之窗。规范立案信访窗口文明接待行为,试行服务承诺制度,明确12368诉服热线坐席员、集约送达人员、案卷材料数据加工等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公示上墙。同时,完善外部监督,力促司法公开透明,强化内部督察,塑造法院铁军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铁规禁令,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引导青年干警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针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庭长末位表态、“十必谈”提醒谈话,通过思想上的真触动实现行动上的真落实,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过硬法院队伍。 忠心践行使命担当,打造“人才一流”文明之窗。该院把培养青年干警作为重要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筑牢忠诚,锚定“出精品、创品牌、树形象、争一流”目标,以培养一支乐学、善思、能讲、会写、肯干的“五型”人才队伍为抓手,积极组织青年人才参加“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专题研讨等竞赛活动,2021年以来,先后有1人获得全区法院诉讼服务标兵,1人获评全区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个人,1名青年获评来宾市优秀共青团员,2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1人获得广西法院优秀案例。 恒心培植优良风尚,打造“文化一流”标杆之窗。该院聚焦法院主责主业,培养先进典型引领,积极组织开展“审判业务专家”“办案能手”“诉服标兵”“法院新锐”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发青年干部的学习劲头和创先争优意识。发挥“青年突击队”模范带头作用,鼓励青年投身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乡村振兴、创建文明城市、社区服务活动30余次,有效激活青春动能。坚持以公开倒逼公正,共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5次,召开新闻发布会1场,上网公开裁判文书3117份,庭审直播案件22场,让诉讼活动更透明、诉讼结果更可预期,增强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与满意度。 精心锤炼职业本领,打造“效益一流”和谐之窗。探索建立“法院+工商联”“法院+住建局”等多个矛盾化解体系,与辖区105家调解组织、248名调解员联动诉前调解21729件,有效促进审判资源和社会调解资源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抓前端、治未病,推广运用“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来宾模式”,在全市设立8个联调中心,在重点工业园区、劳动用工集中地等地设立37个工作站(室),成功调处劳动争议5714件,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追回工资5771.82万元,劳动争议案件连续三年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