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18项,“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等20项工作在市级以上会议作经验介绍,“履职四票”等6项工作获自治区、来宾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肯定性批示……一次次率先、创新、突破,记录着一届届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权、履职尽责的生动轨迹。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武宣县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2周年。一直以来,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化人大监督质效,高效聚合代表力量,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武宣实践”中焕发蓬勃生机。 坚持党的领导 自身建设更加健全规范 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各个时期对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到“党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武宣县委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人大工作,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出台支持人大工作相关文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人大组织不断完善,工作机构从弱到强,由最初设立时的办公室发展为如今的“一室五委”,并健全了与职能相适应、与履职相配套的组织机构体系。 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紧扣县委决策部署,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先后作出决议决定406个,及时把党的主张转变为人民的共同意志。 同时,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全面落实就职发言、颁发任命书、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和任后监督等制度。2014年11月,首次实行宪法宣誓仪式;2018年12月,常委会会议人事任免首次启用电子表决系统;2004年10月,首次对部分县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开展履职评议,截至2020年,全覆盖对县政府副县长及其25个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履职评议……一个又一个“首次”,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武宣更加行稳致远、深入人心。 坚持依法履职 服务大局更加坚强有力 从狭窄短小的巷道到四通八达的大道,从简陋居民区到高档商住区,从杂乱无章的城区到生态宜居新城……今日的武宣,已经从昔日落后的小县城,崛起成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的滨湖城市。在这背后,凝聚着历届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不懈努力。 城东新区建设之初,人大常委会经过专门调研、收集意见、听取汇报后,提请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推进武宣县城城东新区建设的议案》,并表决、形成《关于加快推进武宣县城城东新区建设议案的决议》,正式构建新区建设框架。此后,县十二届、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多次对建设中的七星湖体育综合体等项目进行视察、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并形成报告呈县委决策参考,助力滨湖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 62年来,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程序从无议事规划到健全完善15项议事规则,将监督中的许多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创新成果总结固化为制度机制;监督方式从最初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到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等,打出了综合、精准、持续发力的监督“组合拳”;监督内容从财政预决算、农业,逐渐拓宽到食品安全、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并形成了“选题—调研—报告—审议—整改—督查”的监督链。 坚持人民至上 代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总投资超2亿元的173个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项目陆续落地;2560余件饱含群众牵肠挂肚的代表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打造“绿水仙城·代表先锋”党建品牌,使党建与人大业务充分融合…… 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搭建新平台,探索新机制,先后提档升级79个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成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保障到位、履职高效的履职平台。建立健全“双联”制度,将“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落到实处,扎实开展集中接待、走访群众、民情沟通会等“十个一”活动,催生了“榕树议事”“廊亭议事”等议事新风。持续开展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指导乡镇人大修订完善15项规章制度,常态化开展“双述双评”、创先争优评比活动。 同时,紧扣“乡村振兴 人大同行”这一主题,武宣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开展“请党放心 乡村振兴 共富有我”等活动,形成了“代表联络站+产业发展”“人大代表+五事共治”等履职新模式,涌现出首届全国“最美不动产登记人”蒙伟雁、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的韦恒焦等一批优秀代表。 2022年,武宣县在全市率先开通并全面推开“民情直通车”二维码,并与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智慧武宣人大”、智慧武宣城市管理等平台相结合,创新“您‘码’上说 我马上办”、代表“随手拍”“网格+人大”等“微监督”模式,实现群众诉求“一键直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