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武宣县工业园区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谋求跨越式发展。随着《深化武宣县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该县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园区发展难题,全力推进园区创新转型。 直面挑战,改革破冰启新程。近年来,县工业园区为破解部门联动服务机制不顺、招商引进项目不多、事项决策流程繁琐等问题,积极探索新模式,于今年9月6日印发《深化武宣县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破除园区发展瓶颈,建立园区建设管理新规矩,并制定17项改革具体措施,走好“早、破、准”三步法,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一是强化先行先改,迅速启动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步伐与时间赛跑,赢得先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施策,破除园区发展瓶颈;三是找准发展定位,将改革聚焦到服务和融入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致力打造广西内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产业基地,把武宣建设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 体制创新,管理效能再提升。为优化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该县成立了园区改革发展工作专班,全面领导园区改革工作。同时,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设立统一的园区管理机构,实现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县工管委、县港产城融合发展办公室“三块牌子、一个机构、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在管理机制上,创新实行“管委+公司”模式,县工管委负责落实党委、政府关于园区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园区直属国有企业(园区公司)则承担园区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工作。这一模式实现了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既保证了政策的有效执行,又发挥了企业的市场活力。此外,积极推行园区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完善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全面激发园区团队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新布局。按照“一区三园十组团”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武宣县加速推进钙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等县域“三二六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组织开展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编制工作,压减、剔除未能有效利用的耕地保护和淹没区土地等空间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保障。在用地保障方面,建立“退出机制”,对逾期未开竣工项目及因各种因素长期停产的企业进行合法清退;完善土地储备开发体制机制,梳理园区可利用和可调整开发的土地资源,做好用地储备工作。同时,针对“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加快落实矿产、木材、物流运输、农产品原料等资源优先保障措施,通过实现资源的超前、优选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刘恩盛 覃耀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