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交货,麻烦你帮结算一下。”11月8日上午,在来宾市零工市场,黄海凤一边提着手工插花成品,一边跟零工市场主管韦艳秀说。“600块钱,”韦艳秀核对后说。旁边几位妇女听后立即伸出拇指称赞道:“做得真快!”
为解决居家妇女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来宾市零工市场多渠道挖掘资源,陆续引进线速排卡、剪铝箔、手工插花、手工发卡等零工项目,开设大龄妇女再就业创业摊位,帮助居家妇女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受到一致好评。 拓展零工项目,让居家妇女找到新方向 黄海凤告诉记者,自己之前是在工地干活,有时没工做,就到零工市场领些手工插花的半成品回去做。“反正没事做的时候,大家都过来帮忙,你一朵我一朵,很快就做完了。”黄海凤笑着说,手上又接过主管递过来的一大袋半成品,准备拿回去做。 “现在这个插花项目比较好做,简单容易。”韦艳秀向记者介绍时,周围几名妇女正认真地跟她学习插花技巧。没一会儿,大家都学会了,立即“申请”要些插花半成品回去加工。“可以边看手机视频,边做插花。”“我们都是要带娃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吧。”……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 韦艳秀说,现在每天有100多人来零工市场领手工半成品回去加工,来找其他工种的也有。在记者采访期间,不少妇女驻足招聘展板前查看招工信息,一拨人刚走、又来一拨人,这里俨然成了居家妇女寻找就业岗位的最佳场所之一。 健全服务体系,让零工市场集中化智能化 如今,来宾市零工市场从多年前的“马路边”发展到“市场里”,甚至是“手机上”,规范化、规模化的管理,也让灵活务工人员找工作越来越便捷。 在市城区政和路,“来宾市零工市场”“来宾市招工街”的指示牌十分醒目,展板上各种招工信息也很丰富。为更好服务零工人员及产业群聚集企业,零工市场健全“综合性+专业性”体系,设有“一站式”灵活就业综合服务窗口以及岗位洽谈招聘区、技能培训区、综合会议室、零工作坊等公共服务区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和培训登记、创业服务、权益维护等公益性综合服务和多种免费便民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多样化就业需求,实现特定产业雇工之间的“双向奔赴”。 同时,零工市场努力将线束生产线搬到市场内,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大力挖掘“工厂+零工市场+回家做”用工项目。如此以来,零工人员不需要到工厂“接活”,直接通过零工市场就能上岗领薪水。尤其是假花插花、刺绣、线束排线等生活型零工手工艺活,零工人员可在零工作坊内制作或将货物带回家中制作,并实现工资日结或月结,以多样化灵活就业形式兜底帮扶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近两年来,零工市场先后推出大龄劳动力手工、“银发经济”等项目30多项,促进零工人员近2000人次实现就业增收。 此外,考虑到居家妇女的休息时间特点,零工市场积极延长服务时间,发挥“白+黑”服务模式,开设了“夜市招聘”,为零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供需服务。如将零工手工项目收发货时间延长至每晚10点,提升零工服务的灵活性。 近年来,市人社局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创新打造“一街一站一市场一基地一队伍”的“五个一”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来来宾 就就业”服务品牌,全市已建成并运营零工市场41家,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并打造了全区首家“直播带岗”基地,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兜底完善公益性岗位机制,提升就业赋能“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