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宣,一幅幅“产业振兴·委员行动”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活跃在车间“把脉问诊”的政协委员孜孜不倦,一名名笑容亲切阳光明媚的产业工人忙忙碌碌……这是武宣县政协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开展“委员行动”的生动缩影。
政治引领兴产业 凝聚共识善作为 近年来,县政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委员当好“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的践行者和示范员,聚焦碳酸钙深加工、绿色家居、码头建设等项目,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来宾好商量》全媒体协商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县政协制定印发了“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引导委员及委员所在企业的各乡镇打造“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示范基地1个以上、每月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视察调研协商服务活动1次以上。截至目前,该县政协命名的“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示范企业共22家,新引进工业企业18家,涉及投资总额24.09亿元;累计工业企业上规20家。 1-9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99.1亿元。
政协“搭台”广交友 委员“唱戏”促发展 据统计,县政协已搭建委员交流平台23个,其中乡镇政协委员联络站10个、村级“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4个、县外委员招商平台2个(广东武宣商会、南宁武宣商会招商平台),有力促进委员交流、协调沟通,分享信息。 今年以来,该县政协组织委员企业大力推进“以商招商”,新引进“年产40万吨纳米碳酸钙”等项目6个,涉及投资超30亿元。其中,新引进的广西群益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5月建成投产,上半年实现上规入统。 面对市场低迷的形势,县政协委员、武宣柳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致积极发挥招商联络员作用,促成引进项目落地投资10亿元,在禄新镇建设年产120万吨绿色白云石骨料生产基地。“企业补全产业链条,实现项目上下游整合,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以上。”刘致说。
强化服务真履职 担当作为解难题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众人的事由众人来商量。县政协为企业、群众分别开通服务热线,今年以来共收到企业来电25个,发现问题20个,组织委员到企业、重大项目现场开展一线协商13次,协商解决18个问题,有效助力产业发展。同时,组建了5个产业服务团,结对服务委员企业,定期开展服务活动,共摸排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16个,协调解决或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105个。 县政协还组织委员深入思灵镇举办“一线协商·推动思灵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专题协商会,推动引进广西天意顺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产业园,并协商解决园区扩建和办公楼建设用地、道路建设、用水等问题。 委员企业强强联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面对企业生产利润空间小的形势,县政协常委黄泽括、周艺联合县政协委员、武宣登高集团副总经理韦光宁精心谋划,促使武宣高烽矿业与登高集团两家企业“联手”,引进新能源汽车,写好运输业发展文章。“今年,我们已引进新能源牵引车70辆,计划年底前引进130辆。按照每辆车每天减少运输成本500元计算,每年将为企业减少运输成本4000万元以上。”周艺介绍说。 政协委员敢于担当,让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是广西仙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项目之一,2023年以来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市政协委员、武宣大德水路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胜国主动担当,以每年3000万元承包金经营龙从作业区,直接提供350个就业岗位,使企业实现扭亏为盈,预计今年可实现运营收入4100万元。 未来,武宣县政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协和来宾市政协“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倡议,紧扣县委“二二五五”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把“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列入政协履职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引导委员主动担当,把好政治方向,唱响“主旋律”、架好“连心桥”、商出“好计策”、传播“好声音”,同心发力,助推武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振文 程宇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