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宾区聚焦侨胞人口占比多的区域,积极探索阵地、机制、队伍“三融合”社会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托起“大平安”,进一步增强辖区侨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阵地融合织就“侨治网”。打造侨务功能室,依托侨胞聚居地所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服务侨胞“三室”(侨胞警务室、警侨联络室、侨胞调解室),引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方力量,在来华街道新侨社区成立首个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2023年以来工作站协助化解辖区涉侨矛盾纠纷270余件。坚持把侨建融入党建工作中,以“党建带侨建”为导向,精心打造“侨胞之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六大活动场所,建设“连心亭”与“侨文化”宣传长廊,将“侨胞之家”打造成为侨界群众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推动构建多元化、长效化为侨服务阵地,新侨社区获评2021-2022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打造“微治理”阵地,推行“警民融合、警民联防”策略,以“居委会+警务室+网格工作站”合署办公模式,构筑警民融合“微治理”阵地,引导包括侨胞在内的辖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打造多元共治“生态圈”,2023年以来处置涉侨民生事项69件。 机制融合织密“便侨网”。创新建立“网格有呼、民警有应”与“民警有呼、网格有应”的双向响应工作机制,确保在侨民住处发现安全隐患、社会治安问题或矛盾纠纷时,网格员能够立即报告社区民警,快速处置。同时,民警发出指令后,网格力量迅速响应,利用其优势配合警务,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激活考核机制,明确辖区网格员、民(辅)警涉侨工作要求和标准,并根据考核管理办法定期进行考核通报,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网格员、民(辅)警,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敷衍、不负责任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扣分,进一步激发网格员、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多元共治机制,通过“警格+网格”联合开展涉侨服务工作,健全日常基础数据联采、安全隐患联查、矛盾纠纷联调、治安防范联巡、风险教育联宣等共治机制,增强辖区巡防力量,确保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处置快、流程短、质效高。2023年以来,共排查化解涉侨矛盾纠纷近300件,成功调解295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走访辖区包括归侨、侨眷在内的重点人群152人次,接受群众求助、咨询、代办事项113次。 队伍融合共织“侨安网”。深化“双网融合”,坚持落实侨胞聚居地派出所推动警力下沉,实施“一社区一民警两辅警”,明确民(辅)警工作职责,确保社区专职民(辅)警每日80%以上工作时间在社区处理涉侨事务,制定警格与网格力量捆绑作业工作清单,形成“1+1+N”网格力量体系,打破“单打独斗”局面,实现“1+1>2”的治理效能。凝聚侨界力量,依托侨胞警务室创“三队”(侨胞义警队、侨胞调解队、侨胞宣传队)、聘“三员”(侨胞调解员、侨胞信息员、侨胞宣讲员),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共同推进“三解”(上门化解、现场调解、事后调解)。同时,组建“爱侨”志愿服务队,吸纳侨胞侨眷志愿者256人,共同打造“爱侨家园”,2023年以来“爱侨”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创建、法律宣传、社情民访、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130余次,惠及社区侨胞侨眷8400多人次。强化“侨安”质效,充分发挥社区民(辅)警主导、网格员辅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力破侨胞聚居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外来人口管理、出租屋管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等“老大难”问题,营造平安、稳定的侨居环境。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来华街道群众安全感测评得分均为100分,辖区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莫金锋 谢仟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