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时,我觉得读书是世界上最枯燥乏味的事,那单调的白纸黑字,多看一眼都觉得头疼。每天放学回家,我不是跟小伙伴们疯跑,就是看电视、刷手机。 我总是被老师压着背诵,可我却对这能医愚的“良药”避而远之,写作水平自然难以提升。一看到我的作文,老师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开头永远都是“有一天……” 那天劳动课,老师让我擦书架。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是《凿壁偷光》。我很好奇:“光也能偷吗?为什么要偷光?怎么偷光?”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破天荒地翻开了故事书。 故事主要讲匡衡家穷得没钱买灯,他又痴迷看书,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隔壁邻居家的光读书。当时我不理解,书中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匡衡如此着迷?为了消除心中的困惑,我也拿起书,学着故事主人公的样子开始看书,想看看这单调的白纸黑字到底有着怎样的奇妙世界。 没想到,我渐渐迷上了看书。为了躲过妈妈查房,我装睡,半夜偷偷打开手电筒看书。渐渐地,我走近了匡衡,我俩都是“偷”,他偷光我偷时间。就这样,我每天都尽情地畅游在书的海洋里,作文再也不是干巴巴的流水账了,开始出现成语、古诗词、名言警句……老师不仅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朗读,还帮我投稿。五年级下学期,我终于迎来我的高光时刻,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发表在了《来宾日报》。 这篇作文的刊登,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身边的同学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们围在我身边,问我写作的秘诀,我总是笑着告诉他们:“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吧。”看着他们若有所思地点头,我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也更加坚定要在读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此后,我更是一头扎进书的世界,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要求阅读的书籍,开始涉猎各种各样的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历史传记等。每翻开一本书,就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我跟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收获知识与感悟。 读书,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现在,哪怕只是坐在窗边静静地读一本书,我都觉得无比惬意,内心充盈而满足,这日子比之前总是玩手机时惬意多了。 诚如古人所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里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快来和我一起看书吧!(指导老师:黄秋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