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事,关乎万家幸福。2024年,我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多领域持续发力,众多惠民政策落地、民生实事开花,用心绘就了一幅幸福画卷。 教体医卫发力 提升生活品质 教育资源扩充与体育事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学位紧张问题,凤翔小学与市第十三中学秋季学期顺利招生,有效扩充教育资源,让更多孩子实现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极大舒缓了家长的择校焦虑,为周边学子打造优良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约6.1公里的市民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建成启用,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便捷地参与体育锻炼。各类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全民健身热潮涌动,有效提升了市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与幸福感。 医疗改革稳步推进。市、县两级疾控体系改革基本完成,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日臻完善,全市组建了18个“医联体”,其中8个紧密型成效显著。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达24.6%,职业健康任务完成率100%。健康乡村建设成效突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清零,政策全面落实。中医药发展势头强劲,我市积极举办药膳大赛,出台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并推进“三个一批”中医药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瑶医馆,有力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全方位守护百姓健康福祉。 就业社保驱动 稳固民生根基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力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成果丰硕。今年前10个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15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94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达75.31万人,脱贫人口务工人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我市创新推出“e站”服务,在市区政和步行街开设“来宾人社服务e站”,辐射超10万群众,推荐岗位众多,促成就业意向2494人次,成功推荐1197人次。 直播带岗打破传统,今年以来开展线上推介205场次,直播间场观62万人次,收到简历7384份,助力50余家企业招聘1965人。稳岗“尖兵”深入企业“一对一”服务,解决用工7272人,帮助解决问题1047个。此外,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招工街”建设与“零工市场”运营等多管齐下,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新格局,稳定就业形势。 我市积极完善与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医保部门大力推进医疗保障改革,一年来救助困难群众42.7万人,43项医保经办服务实现“一网通办”,1889名女职工获“免申即享”生育津贴3095.38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大病保险赔付困难群众7.7万人次、支付1.05亿元,医疗救助支出1.57亿元。医保待遇提升方面,职工与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5.20%、73.44%,惠及197.85万人次,多元支付改革使住院次均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双下降”。集采工作成果显著,公立医疗机构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1.82亿元,节约1.81亿余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有力,发放救助金5.1亿元,惠及21万人,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速,县级和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养老服务。 住房安居惠民 绘就宜居画卷 住房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 一年来,我市住房保障与权益维护取得长足进步。住房保障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助力低收入家庭安居。大力改造老旧小区,修缮房屋、改造道路与完善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增强居民归属感与幸福感。针对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今年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相关项目58个、约1.3万套房屋问题,这些问题多源于开发主体灭失、档案材料缺失等历史原因。通过整治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妥善解决“登记难”,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与安全感,推动住房保障工作稳步前行,保障民众居住权益。 一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精心谋划8大类15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总投资17.3亿元,涵盖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民生各方面,紧密围绕群众需求解决痛点难点,让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我市在民生各领域精耕细作,诠释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来宾市将继续砥砺前行,加大民生投入,优化服务,补齐短板,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底色更加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