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渡镇六纳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出“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双促工作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村发展各方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路。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双融双促,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从青少年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和教书育人全过程。自2022年起,六纳村设立了以村集体收益为主体,村党员带头捐款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六纳村奖助学金”,每年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各民族大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2500元的助学帮扶。截至目前,共计发放资助金7.35万元,资助大学生34名。该村在读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教授文化知识、学习感恩做人,在助力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 “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发展”双融双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发展促就业、增收入、聚民心。种桑养蚕是六纳村传统产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六纳村争取到480万元资金,带领村民建设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打造“龙头企业+高校+党支部+基地+脱贫户”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发展“精蚕销售+智慧云平台+合作养蚕”养蚕模式,提升养蚕科技含量。如今,全村85%的农户发展养蚕产业,2024年全村蚕茧总产量22万公斤,鲜蚕茧销售收入1100万元,养蚕单项人均收入8333元。此外,六纳村还有牛、羊、蜜蜂等养殖专业户100多户,经营农家乐、个体经商等11户,2024年人均收入1.56万元以上。 “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双融双促,紧紧围绕村庄治理有效工作目标,建设民主法治主题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村民纷纷主动让出自家土地,为建设主题公园“添砖加瓦”。主题公园共投入项目资金25万元,购置垃圾箱15个,建设民族团结法治文化广场1个,沿村间主干道建设法治文化墙500平方米。同时,将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该村古令屯组织群众制定家风家训,将各自提炼的家风家训张贴在家门口,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营造崇尚孝道、传承好家风的良好氛围。让广大村民树立端正家风、传承优良家风、优化社会风气,构建民族团结和谐社会。 据了解,2020年以来,六纳村先后获得来宾市“美丽来宾幸福乡村”示范村、自治区“美丽广西”绿色村屯、自治区卫生村、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