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忻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守牢粮食安全防线,同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统筹推进该县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藏糖于地,藏糖于技”,深耕甜蜜事业 忻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守好全国人民‘糖罐子’”的殷殷嘱托,发展甜蜜事业。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积极利用工程灌区、沿江沿河、山塘水库、地下水等水源充足优势,通过简易、智能水肥一体化模式,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糖料蔗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推动糖料蔗生产提质、降本、增效。今年,忻城县甘蔗种植有效面积8.7万亩,糖料蔗预计产量40万吨。11月26日,忻城糖厂正式开榨,日榨量约3500吨,新榨季总榨蔗量较2023年提高了7万吨。 种好桑养好蚕,促农发展保增收 种桑养蚕是忻城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截至今年10月底,忻城县桑园面积25.39万亩,发种量118万张,鲜茧产量4.50万吨,鲜茧产值约23.87亿元,蚕农养蚕人均收入8689元。 忻城县蚕桑产业园安东基地占地300余亩,其中小蚕共育建设用地40亩。今年,该基地进一步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协调并改造了周边约10亩的厂房用地,精心打造五龄蚕蚕房。“安东基地是广西首个机械化养蚕、智能化控制的小蚕共育点。”据基地负责人银红艳介绍,2024年安东基地凭借其卓越的养殖技术和高效的运营模式,共向广大蚕农发放蚕种11000张,惠及蚕农超5000户。基地全年精心养殖了6批大龄蚕,收获蚕茧4800余斤,预计产值达14万余元。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忻城县全力推进农村村庄清洁行动,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该行动涵盖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疏通村内塘沟以及整治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多个方面,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为有效引导村民改变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忻城县充分利用宣传引导的力量,同时采用绘制公益墙绘的方式,将环保理念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给村民,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双重影响,显著增强了群众的卫生环保意识。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037.85吨。此外,该县还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巧设公益性岗位,既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又确保了村屯环境卫生的长期干净整洁。 “一包盐需要20积分,一瓶洗洁精需要50积分,大家根据自己的积分进行兑换。”今年7月22日,红渡镇六纳村开展“积分超市”集中兑换活动,当天共兑换积分4650分,兑换商品价值465元。近年来,忻城县全面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制定了《忻城县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实施方案》,辖区11个乡镇均以“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建设为载体,正向激励、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得益于积分制的实行,村民不仅更加主动地投身于各类集体活动之中,还自觉承担起维护公共卫生的责任,共同为乡村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忻城县共有131个行政村(社区)推行积分制,2023年新增推广109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