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谱新篇,春风化雨喜开颜,文明之花竞怒放……”在来宾市兴宾区2024年移风易俗故事汇巡演“文明新风进万家”听志愿者讲述文明新风的故事(寺山镇上团村专场),文艺志愿者带来的三句半《移风易俗谱新篇》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观众们不时用手机记录精彩时刻。
近年来,兴宾区寺山镇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加强村民道德建设、涵养文明乡风,以道德评议会为载体,通过建渠道、树典型、广宣传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 当地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及乡贤组成道德评议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进行评议,就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不仅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更让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村里传播开来。 “以前村里办事喜欢比排场,导致经济压力大,邻里间也时有矛盾。自从道德评议会成立后,风气好多了,大家开始注重节俭办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不少村民对道德评议会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发挥的作用竖起大拇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婚丧嫁娶、节庆祭祀,各地习俗不同,但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给群众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一样的。 为减少群众负担,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寺山镇立足各村村情村况,破旧俗、树新风、惠民生,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对红白事桌数、人数等作出群众愿意接受的倡导性规定,推动“攀比成风”向“符合常理”转变;统一宴席标准,制定以当地家常菜、特色菜为主的“节俭套餐”,明确宴席的人均支出限额,实现“铺张浪费”向“勤俭节约”转变;统一礼金上限,由村民自行商定礼金限额,推动“面子负担”向“里子亲情”转变;统一服务队伍,可由专业团队提供物什设备、餐饮服务,也可由邻里乡亲相互帮衬、互帮互助,推动“繁杂琐碎”向“简便高效”转变;统一监督管理,以村规民约制定奖罚机制,推动“管理缺位”向“合力监督”转变。 “尊老敬老辈辈传,厚养薄葬风俗好”“不要彩礼不欠账,和睦美满幸福长”……如今,寺山镇各村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标语。 “现在倡导零彩礼或低价彩礼,丧事简办。”今年以来,寺山镇各村道德评议会的成员们组建了移风易俗志愿宣传队。他们穿梭在乡间小路上,挨家挨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到每一户村民心中;他们在农家书屋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移风易俗”的形式呼吁大家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提升乡风文明。 道德评议会还为村民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文明新风。“我们开展‘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先进、树立典型的方式,激励村民自觉遵守、相互监督。”寺山镇独石村道德评议会注重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渐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寺山镇各村通过道德评议会评选的先进典型中,获得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1人、来宾市“星级文明户”10户、兴宾区级“星级文明户”15户、兴宾区“文明家庭”1户,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