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窗帘,装饰了我们温馨的房间;办公室的窗帘,帮我们遮住了强烈的阳光。而有一块窗帘,曾经是我们班小欲同学心灵的“安全港湾”。 初 见 “快点进来!整天都是这样!”小欲爸爸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门口外,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站着,任凭他爸爸怎么叫都不肯进来。 小欲爸爸不耐烦地大手用力一拖,孩子踉跄着被拉到我面前。这个小个子男孩低垂着头,顶着满头枯草般的乱发,耳背、脖子上结满黑黑的污垢,黑黑的小手不断地扭绞着满是油渍的衣角。 “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热情地问他。他没有回应,还是不停地搓扭着衣角。 “你不带嘴巴吗?老师问都不应!”站在一旁的爸爸大声吼着。 我拉过小欲的手说:“没关系,我们大家都很欢迎你。来,把你的名字写下来吧。” 听到我这样说,小欲看了我一眼,眼睛清澈而明亮。写下名字后,我告诉他:“你的小手和耳朵很可爱,平时做好它们的清洁就更好了。”这一过程中,小欲爸爸一直低着头翻阅手机。那时我就知道,小欲会成为我的一个“课题”。 拳 头 “好,接下来我们开始小组合作。” “啊!”一声尖叫后,号啕的哭声响起,“老师,小欲打我!” 我立刻把目光投向小欲,此时的小欲像极了一头疯了的牛,他无视同学们的目光,也无惧于我。他鼓着凶狠的眼睛,举起拳头咬牙切齿地朝桌子猛砸下去。我顿时被他吓到了,到底怎么回事?这孩子尽管平时言行乖张,但不至于这样粗暴。我马上走过去,小欲迅速拉起身旁的窗帘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李老师,小欲动不动就拉着窗帘把自己裹起来,看,窗帘上都是他的口水和脏手印!”一个孩子悄悄地在我耳边说道。我突然想起上周换座位的情景,无论我怎么说,小欲都坚持要坐在最后一排靠着窗帘的位置,就连我给他安排的同桌,都被他用各种办法吓跑。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小欲,这样裹着窗帘很热,你先出来好不好?”我尝试着拉开窗帘,哪知里面的手把窗帘攥得更紧了。看着裹在窗帘里逃避躲闪的小身躯,我很是揪心。孩子特殊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不是老师三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一道坚定的声音在我心中响起:我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 原 因 我拨通了小欲爸爸的电话:“小欲爸爸,我想和您沟通下孩子的情况。小欲最近是不是情绪不太好?发生了什么事吗?” “情绪不好?他每天都这样!”电话那头,“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不断,“哎呀,我胡了!”话没说完,电话被挂断了。枯草般的乱发、裹在窗帘里的身影、小欲爸爸的呵斥……一幕幕向我涌来。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无助。然而,家长漠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职责告诉我还有其他办法。几经辗转,我联系到了小欲的原班主任,才得知更多细节:小欲的父母早已离异,同学们因此嘲笑他是“没人要的孩子”。所以,他总喜欢躲藏,觉得这样就没人欺负他了。对他来说,窗帘为他挡住了这个烦扰他的世界,成了他心灵的“安全港湾”。 消 融 那天,我在“悄悄话”信箱中发现了这样的一张字条:妈妈,我想你,好想见见你。 这张纸条没有署名,但那独特的歪歪扭扭的字体,不难猜出它的主人就是小欲。多么锥心的话!我再次拨打小欲爸爸的电话,意图同他交流我的想法,却遭到了他的极力反对,“我们早就离婚了!她不要这个小孩了!我没有她的电话!”说完,他挂断了电话。 我没有放弃,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小欲的妈妈,和她说起小欲的在校情况,并约好视频通话的时间。 通话那天,我把小欲带到办公室,帮他剪了指甲,搓干净耳背的污垢,对他说:“小欲,其实你的妈妈也非常想你。”当视频接通,小欲妈妈出现在眼前时,小欲大声哭喊:“妈妈,你在哪里!你怎么那么久不来看我。” 那天,小欲哭着笑,笑着哭。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他,说了那么多话,笑得那么开心。通话结束后,我把孩子紧紧抱在了怀里,那一刻,我们的心靠得如此相近。 改 变 为了让小欲融入集体,我决定在班上成立“清洗小分队”,各小组于每周五把窗帘拆下来清洗干净再挂回去。之后,我把收语文作业的任务交给小欲,并利用放学时间让他与妈妈通视频电话。我明显感觉到孩子在一点点打开心扉。渐渐地,小欲裹窗帘的次数变少了。 一次课间,我听到小欲神采飞扬地向其他同学描述科比。于是,我将计就计举办了《成为自己的偶像》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偶像勤奋、坚持、勇敢等品质,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趣味民族体育运动会上,我鼓励小欲报名参加“趣味篮球”和“袋鼠跳”项目,嘱咐同学们在旁边加油,又让视频那端的小欲妈妈为他助威。 成 长 小欲在我日复一日真诚的关怀、由衷的信任和耐心的等待中一天天进步。一次期末考试,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进步很大,被评为“进步之星”。 我让小欲在视频中跟妈妈分享了喜悦和收获,孩子妈妈很是激动。当天晚上,孩子爸爸也给我私发了一条信息:“李老师,真没想到,小欲居然得了奖状!感谢您这个学期对孩子的细心教育,让孩子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李老师,您辛苦了!” 教室里,窗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但小欲已经不再需要了。 小欲的转变与进步,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书育人是个细活。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一定会继续用真诚的心开启一扇又一扇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田。 (作者系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