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宾区坚持以数智赋能,积极探索“立案网络化+诉讼便捷化+送达集约化+流转高效化+办案数字化+归档一键化”的“六化”办案模式,有效提升数智司法为民效能,让群众享有更多司法获得感。 指尖诉讼,立案网络化。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配备诉讼远程服务、纠纷化解指引、自助打印、诉讼费一体化等自助终端,为诉讼参与人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网上立案、案件查询、文书打印、诉讼费缴纳等服务,最快15分钟即可获得审核反馈。推行跨域立案,6个派出法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跨法庭全域线上立案,实现立案服务互联互通。 创新服务,诉讼便捷化。创新“诉讼服务中心+”功能,推行“人工导诉+智能查询+综合服务”机制,为广大群众提供集约集成、在线融合司法服务。一方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自助立案区,配齐诉讼电脑、扫描仪、高拍仪等硬件设备,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搭建线上平台,配备“诉讼服务远程柜台”终端,引入人工导诉服务,协助不熟悉网上立案的诉讼参与人精准、快捷完成身份核验、立案材料规范扫描等操作。 数据支撑,送达集约化。成立“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实现审判辅助事务外包事项与无纸化办案流程无缝衔接。引入“电子送达辅助平台”,创新推行“法院统一送达平台+人员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集约送达新模式,立案审核通过后,经当事人同意,送达团队通过电子送达服务专线进行电子送达,或采取上门自取、邮寄送达、外出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全方位满足当事人需求。 全程转型,流转高效化。加强数据加工,卷宗线上线下同步流转,对现场提交纸质材料申请立案的当事人,经初查合格,引导其线上立案,完成立案程序后,将纸质材料全部退还当事人;对诉中产生的补充材料,经由立案窗口收取材料后,1个工作日内将材料上传至电子卷宗系统进行编目、归目。部分复杂案件确需保留核心证据时,经扫描、编目等加工后,移交至案卷管理中心“智能中间柜”,法官查阅纸质卷宗时可发起借阅申请,并在借卷时限内归还,实现全流程无纸化转型。 科技赋能,办案数字化。依托融合式科技法庭,通过“统一庭审平台”在线完成问话、约谈、质证、调解、签字等程序,也可异地同时开庭,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案。此外,通过无纸化合议和无纸化审委会,实现会议流程网上发起、会议成果电子签名和自动流转。在庭审活动中,利用语音识别系统替代书记员转写庭审笔录,正确率达99%以上,单次庭审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金融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由原来的95天缩短至52天。运用“总对总”网络查询功能,与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联动开通专线查询功能,财产查询反馈时长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7天。 卷宗“瘦身”,归档一键化。推行电子卷宗单套制归档机制,实现案卷归档数字化转型升级。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提交的原始材料随案随扫,电子材料直接导入电子卷宗,法官基于电子卷宗的协同、共享开展工作。案件生效后,审判团队线上发起组卷申请,案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自动对案卷材料进行编排,形成完整的电子卷宗,并通过一键归档功能转化生成电子档案。对确需保留核心证据的案件实施差异化归档,对纸质卷宗进行编码、整理、装订,电子档案与纸质卷宗经承办法官审核无误后完成归档,以此提升卷宗归档效率,缓解档案库房压力,为法官和当事人查阅电子档案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