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宾区河西街道锦和社区,64岁蒙国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凭借自学成才的毅力和对发明的执着,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技术革新,还获得8项国家专利,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发明家”。
蒙国宁的发明之路始于2000年初。当时,蒙国宁先后在深圳、南京、重庆等地的燃气设备生产厂担任技术员,并在工作中逐渐发现创新的乐趣。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他总是一副自豪的神情:“我年轻的时候是做家电修理的,没有人教我,都是自己看书学。慢慢地就学会了画图纸、开车床,也学会了亲自动手制作各种设备。” 正是这段自学成才的经历,为蒙国宁日后的发明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燃气设备生产厂工作期间,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厂家联合研发了一系列节能设备,这些设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蒙国宁的发明成果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先后获得8项国家专利,包括变容燃烧器、沼气发电机组、并网柜等创新产品。 
蒙国宁获得的部分证书 然而,蒙国宁并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停下脚步,已到退休年龄的他依然活跃在发明的第一线,将研究方向瞄准防爆胎技术。“听说小平阳辖区高速公路上有很多车爆胎,让我深感忧虑,所以想着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爆胎事故。”他说。 2016年,蒙国宁开始着手研发防爆胎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2018年成功获得防爆胎技术国家专利。此后,他继续对该技术进行完善和开发,希望能够早日将其推向市场,为驾驶员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蒙国宁在做防爆胎对比测试。 谈及发明过程中的艰辛,蒙国宁感慨万分:“搞发明很劳神,遇到问题得想办法解决,没有现成的技术参考。解决以后,还得自己动手把图纸画出来,然后亲自把它做出来。这些硫化技术原来都是空白,现在我摸索出来了。”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蒙国宁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防爆胎做下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一点贡献。” 蒙国宁的故事在辖区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他的发明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成为许多人的榜样。一名居民点赞道:“蒙国宁真是个了不起的人,通过自己的发明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