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来宾高安。自1991年中师毕业后,我便回到家乡小学任教,1996年秋转到初中任教。时至今日,已有30载。从班主任到学校管理者,年复一年与孩子们相识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也常常难舍地挥别毕业后飞向远方的学生们。 有时,周末闲暇的我喜欢在校园里散步。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叫着、跳着,黄叶轻飘、红花绽放,时光慢了下来,心海也随之平静。走在大树下,我常常不自觉地想起那些可爱的学生们。 今日,我想邀请校园内的几位大树朋友,一起深情祝福那些离开母校,展翅高飞、追逐梦想的学生们。 首先是天竺桂。每年秋天,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天竺桂就一直是参赛孩子们的忠实观众。我负责了多年运动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总是举着相机在场地四处巡游,搜寻和捕捉运动员、啦啦队、老师们的闪光点。今年暑假整理电脑资料时,我翻出一张相片。照片里,一名总唤我为师傅的学生参加中长跑比赛后,因体力透支极为难受,五六个同伴前后左右护理着她,体现出浓浓的情谊。这位学生看到相片后说“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可又瞬间回到了从前”。春天,我也曾带班里的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草树,并在长出嫩叶的天竺桂旁列队站好,齐声诵读经典诗词,那是很特别的一课。运动场上一幅幅奋进、坚持、友好的画面,春天快乐朗诵的情景,想必十余棵粗壮的天竺桂都铭记着的吧。如今,天竺桂依旧在风中摇曳,它们一直在为你们加油喝彩! 其次是小叶榕。大概在2000年,三棵小叶榕被种在西教学楼前的草坪上。后来,这片草坪经绿化硬化,小叶榕树下被围成圈并贴上瓷砖,好些地面还铺了鹅卵石。最终,这个“小花园”变成课余时同学们漫步、交流的好地方。我经常同一些孩子在此共读共谈,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中考前,学生悦等人特意为九年级同学跳起舞蹈《中国范》以激发斗志,娜等人在我鼓励下为辛苦抢修学校变压器的工人献唱以表达师生的谢意。后来,我专门邀请娜、悦等人到小叶榕下合影,并将相片送给她们留念。最有趣的是,2017年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我剪下一些细长的小叶榕须根充当胡子,和学生宏等戴上脸谱,变身成京剧中的人物形象,让孩子们在京剧欣赏中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同学们,现在“小叶榕爷爷”的胡子更长了,它们祝愿远方的你们都如树上鸟儿般幸福快乐呢! 再次是盆架子。2004年,学校引种了一批盆架子。20年过去,东教学楼前的两棵最为高大繁茂,夏天为我们撑起一大片绿荫,严寒时也常为我们铺下满地落叶。树的一旁,是学生毕业合影的首选之地。在树下,我同一群来自山村的朴实可爱的孩子合过影,以此传递一份特别的关爱;也曾和同乡的孪生兄弟、外乡的姐弟俩合过影,为他们送上特别的新年祝福。课余,我还应学生辉的邀请一起打羽毛球,交战后坐在树下,鼓励大胆且爱运动的辉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前些日子,听说从警几年的辉已被选拔为援疆干警,要到新疆执行一年的维稳任务,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还有学生小覃,军校毕业后被派往黑龙江漠河戍边,儿子出生后休假回来了一段时间。在返岗前我们见了一面,他和妻子仍记得高大的盆架子和我那道名为“金榜题名”的“名菜”。我相信,高大的盆架子也在期待着与他们再次相聚,共同回忆那段青葱岁月吧。 最后是木棉树。2007年左右,学校种下六七棵木棉树。几年过后,它们变得更高大了,尤其是同学们每天经过的水池旁那一棵,宛如身穿迷彩服的威严军人。2015年前后,水池附近的木棉树在春天里怒放,真可谓“几树半天红似染”。那时,我总会在周末到树下拾木棉花,并洗好晒干,作为花茶包装好。2016年,学校合并成新学校后,致力打造“红棉文化”,确立了“至诚高节,笃信好学”的校训和“培养至真至美的红棉少年”育人目标,校内木棉树和木棉花就成为极重要的载体。学校还借木棉花策划了“最美红棉少年”评选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今天,已是更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新时代,我们校内可敬的木棉树坚信,那些朝夕与木棉花相伴、拾过木棉花、品过木棉花茶的同学们,早已在心中厚植了家国情怀,定会勇毅前行,书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亲爱的同学们,离开母校后,你们翱翔于梦想的蓝天,奋进在青春的赛道,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这四位大树朋友,也不会忘记我这棵“由童心未泯者化身的育人之树”。 亲爱的同学们,今日已刮风降温,上述冬日的絮叨,是母校的我和大树对你们的想念,盼着你们归来寻访,深情祝福远方的你们顺利、快乐、进步! (作者系来宾市兴宾区高安乡学校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