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党的红色传令兵’本色。”“对党忠诚,不怕牺牲,忘我奉献,埋头实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兴宾区大湾镇“天马运输行”红色教育基地里,一行行红色的革命誓言标语格外醒目。
1942年,时任中共广西省工委组织部部长黄彰来到大湾镇,指示甘化民在自家房屋挂牌开办“天马运输行”,表面上是经营代客商转车船、货运等业务,实际是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和地下交通联络站。“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以物流运输掩护多名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干部和从广西其他党组织转移隐蔽至大湾的党员,保证广西机要文件正常传递,成为广西革命的大动脉,为各地保留、输送了革命血脉。”“天马运输行”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肖锋热情述说那一段刻苦铭心的革命历史。 来宾市公安局大湾派出所就在“天马运输行”码头附近,成立42年来,该所将“天马运输行”革命精神融入公安队伍建设,并转化成为民服务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红湾”精神,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守护桂中平安。 大湾派出所辖区是兴宾区畜牧业、糖料蔗生产的核心区域,大型养殖场多、甘蔗种植分布广。尤其是在大湾蔗区,调处化解涉蔗、涉农、涉企矛盾纠纷成了该所的“分内活”。 “在大湾工作10年间,我们每天深入群众家中及田间地头,广泛了解村情民意。”2007年,民警陈腾庆初次踏足大湾派出所,面对当时通讯不畅的实际情况,更坚定了他要亲自走到群众中去的决心,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真心贴近民心。
针对平日繁杂的矛盾调处工作,大湾派出所发挥“红湾”清单式矛盾调解机制作用,实施“五位一体”联调机制和“四字诀”工作法,排查、调处、化解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近五年来,该所年均排查矛盾纠纷100余起,调处成功率超99%。 在大湾镇东番村,成片的甘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阿姐,今年收成怎么样呀?对我们公安机关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阿哥,骑电动车去干农活的时候要带好头盔哟。”“阿叔,天气泠了,烤火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大湾派出所教导员农献带着队伍在田间地头巡逻,挨家挨户走访。 
民警到田间地头巡逻,宣传安全知识。 “现在治安管理非常好,以前鸡、鸭养在家里都有人来偷,现在我们随便养在外面都没事。平时遇到什么困难,派出所民警都能过来帮我们解决,就像亲人一样。”东番村村民梁任金笑着说。 “我们建立了8个警民联系群,覆盖1个社区和7个村委,群众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帮助,我们都可以及时回复并妥善解决,平时还在群里转发电信网络诈骗和交通安全相关信息。”农献告诉记者,创建警民联系群后,民警能及时掌握群众动态和需求,相比以往下村走访更便捷、更高效。两年来,大湾派出所共收集到各类研判信息120余条,采集人口信息5000多条,救助群众30人,制止案件发生32起。 大湾派出所所长覃祚恩介绍,该所依托“天马运输行”红色教育基地,组建了“红湾务警队”、创建了“红湾微信警务室”,并独创“蔗埂问安”“牛棚巡防”等特色警务模式,打通警民沟通新渠道,实现了“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综治”的闭环管理。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稳定是最美的环境。近年来,大湾派出所辖区违法犯罪警情连续下降,实现4个村委连续5年保持“零发案”、1个社区连续6年保持刑事案件“零发案”、21家企事业单位连续5年保持“零发案”,用实际行动绘制最美“警”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