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业也。”作为农业大区,今年以来,兴宾区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压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建设、规范乡村治理,努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三农”工作开启新篇章。 聚焦农业稳产 不断突破产能 巩固粮食安全底线。2024年,兴宾区粮食种植面积95.22万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83.08万亩的114.61%,其中早稻产量12.83万吨、同比增长0.66%,早稻面积、产量增量均排全市第1位,连续2年因粮食生产成效突出获评全区粮食生产激励县;大豆种植面积4.06万亩,完成市级下达全年任务2.75万亩的147.6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23万亩,完成市级下达1.2万亩的102.5%;油料花生种植面积10.46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0.22万亩的102.3%。 升级发展果蔬产业。兴宾区已建成规模蔬菜基地35个,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约1.2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1.22万亩以上,同比增加0.2万亩,单产从1.6吨/亩提升到1.82吨/亩,增幅达13%。重点抓好凤凰镇龙岩村蓝莓种植基地等项目,通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水果专业合作组织,并采取设施栽培、增施叶面肥、低产果园改造等措施,实现水果单产提升约3.2%。 推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兴宾区已建成标准化生态设施畜禽规模养殖场217个,生猪规模化程度达80%以上,前三季度完成新(扩)建畜牧养殖场17个,新增设施畜牧业养殖面积10.44万平方米。全力推进渔业项目建设,新增设施渔业养殖面积0.473万平方米,设施渔业养殖面积累计5.7678万平方米。 聚焦产业培育 推动提质增效 培育主体,延伸产业链。兴宾区利用当地农业发展优势,积极对接企业,引进农业产业项目,目前招商投资意向项目2个,已拟签框架协议。抓好农业产业化和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认定工作,4家企业申报来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通过认定,2家农民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申报自治区级合作社示范社及示范家庭农场。 培育品牌,提升价值链。积极申报农业品牌目录、名特优新等农产品品牌,今年申报兴宾澳洲坚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现已通过市级审核。新增绿色食品3个,分别为来宾市兴宾区绿鹏家庭农场生产的砂糖橘、广西来宾新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黄瓜和番茄。 培育特色农业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今年新建来宾市兴宾区新三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区、来宾市兴宾区广荣粮食产业示范区和来宾市兴宾区金泰肉牛产业示范区。 聚焦有效衔接 持续巩固成果 兴宾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围绕实现“五连好”目标,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现有脱贫户(含监测对象)22789户87912人,目前监测对象共有2222户8109人,风险消除率58.98%,今年共纳入监测对象195户755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94户794人。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年内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20个,总投资2.3亿元,目前完工率81.67%,资金支出率约84.55%。 此外,兴宾区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政策补贴等措施,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今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28笔,金额2910.84万元。2024年度上级下达中央衔接资金1329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8439.13万元,比例达到63.5%;上级下达自治区衔接资金8466万元,用于发展产业4336.59万元,比例达到51.22%,拨付特色产业以奖代补资金5948.12万元,受益农户1.58万余户。抓稳岗就业促增收,目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91个,发放跨省就业交通补助280.72万元、稳岗补贴738.16万元;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36411人,完成目标任务数32960人的110.4%。抓政策帮扶促增收,落实各类涉政策性补助资金约4.3亿元,有效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农业强,升级换代日日新;农村美,和美进步月月好;农民富,稳步增收年年旺。放眼望去,在兴宾这片丰沃的土地上,一项项特色产业正在茁壮成长,一座座村庄正在美丽蜕变,一张张笑脸正在诉说幸福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