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武宣县武宣镇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的师生身着民族服装跳起舞蹈,欢庆“广西三月三”。 (陈冬梅 摄)

②在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黄泥鼓舞非遗技艺展示吸引游客驻足围观。

③2023年,广西公布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名单,广西来宾广投银海铝业有限公司上榜。

④“农垦杯”第七届广西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比赛现场。

⑤2023年9月,金秀瑶族自治县举行半程马拉松比赛,吸引近万名跑友参加。

⑥“广西三月三”期间,精彩的民族特色文艺展演。 (本报记者 陈 霞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委统战部提供)
202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置于战略高度,视为推动地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并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致力于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城市。 ◆高位推动示范引领 共筑民族团结基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遵循。我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紧密结合,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高规格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研究会,确保工作高效推进、精准落实。同时,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自治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动员部署会和工作推进会上,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分别作为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分享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今年,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忻城县古蓬镇龙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秦远莲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文化交融民心共美 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来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汉、瑶、苗等多个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市充分发挥独特的盘古文化、歌圩文化、黄泥鼓文化、庄园文化、土司文化等优势,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各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来宾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在“多彩来宾”民俗体验活动中,鼓手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执黄泥鼓,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拍击起舞,精彩的表演吸引游客驻足围观,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近年来,我市注重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市已挖掘、保护包括瑶族黄泥鼓舞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30项。 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我市还建立多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基地,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体验的平台。同时,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山歌会、篮球比赛等活动,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产业兴旺民富共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兴宾农投集团陆基圆池养鱼基地就是典型代表,该项目不仅带动了周边乡镇发展陆基圆池养鱼,还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蔗糖产业、生态铝集群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并入选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外,我市还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旅游研学民融共美 促进民族互助和谐 我市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研学旅游路线,既让游客领略到了瑶族文化、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风情瑶山·古韵庄园”旅游路线中,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瑶族历史文化,感受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而在“甜蜜来宾·耕读瑶山”研学旅游路线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我市还积极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如象州壮欢文化系列活动、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边疆稳定民睦共美 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我市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了大量“法律明白人”,并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在村委(社区)推行“一村一辅警”“一区一警两辅”机制,确保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我市还加强品牌建设,创新打造“蔗里石榴红”等特色品牌,着力抓好产业示范、宣传示范、主题示范、融合示范等特色品牌建设。通过建设和推广特色品牌,我市逐渐形成一批具有来宾辨识度、全区引领性的标志性成果,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添了新的光彩。 新时代新征程,我市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来宾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