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旧事,如烟如梦,袅袅间,熏染一室芳馨。 儿时,初读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未能领会“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亦不解“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的赞美。母亲告诉我,这是一首表达对老师桃李满天下的赞美诗,等我谙熟了自然心领神会。于是,我将这些词句反复咀嚼,试图从中读出些什么。可惜,当时的我文学水平尚浅,品味不出其中意蕴。 那时的我不知道,早已在自己心中悄然种下一颗“教育”的种子。童年生活虽已远去,但快乐的记忆甚是清晰,种子也在暗暗生根发芽。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二十几岁的我意气风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闲暇时,我常常思考,未来几十年如一日地反复再反复,手中的粉笔写了又写,空气中飞扬的粉尘仿佛就是我们老师的宿命。世人常说“桃李满天下”,而种满天下的桃李到底有多少亩无从得知,我只知道在教育这条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为师者对教育的那股强大信念。似乎,童年种下的那颗种子已经茁壮成长。 一支粉笔书春秋,两袖春风化桃李。岁月流转,回想起去年毕业的那个夏天,我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迈进教育行业,而现在已由最初的心怀忐忑到渐趋从容。如若时光有味道,我想那便是“过程虽有苦涩,但成长却有回甘”的芬芳。 恩师曾对我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时常忽略教育本真,甚至在追求成绩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时刻反思,如何能让同学们以最轻的重量学习?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与孩子的学习热情往往紧密相连。孩子常常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教授的学科,但实践下来并不简单。时代在变,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在变。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会改变?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真正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地学习。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这条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回首间,手中的粉笔在盈盈舞动中一点点缩短,耳边传来书声琅琅,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画面,记忆里传来的尽是同学们的嬉笑打闹声,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同学们在考场中奋笔疾书的身影。此刻,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讲台虽小,能载千秋伟业;烛光虽微,亦照万里山河。 千千万万的教育者,是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一杯土,都在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以独运的匠心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刻字绣花。我们要坚信,教育是用爱和责任守望未来的坚守,是最有价值的播种。 (作者系武宣县民族初级中学教师)
|